憤怒的覺醒

期數
3528
刊登日期
2011.09.30
主曆
主曆 2011 年 10 月 02 日

子傑媽媽放工回家,見到八歲的兒子又是還未做完功課、玩具四散、房間亂七八糟、功課錯漏百出,加上兒子那不在意和沒禮貌的態度,母親的耐性耗盡後,累積的怒火一觸即發。

父母在盛怒下,批判和責備的話容易衝口而出,甚至不自控地體罰孩子。從另一角度,那個面紅耳熱、聲嘶力竭的父母,彷彿已看不見眼前「所愛的孩子」,反而被「憤怒背後的我」所籠罩,爆發衝突,並往往在事後感到內疚和後悔。因親職而引發的憤怒經驗,是最常見不過,亦同時是自我接觸的歷程。

通常,我們的憤怒可能與事件未必成正比,甚至沒有關聯。就讓我們探索一下憤怒的根源——「憤怒背後的我」:

對孩子的期望:因孩子未能做到父母的期待。例如:他應該在我回家時已完成功課;為甚?孩子不能像自己小時候一樣自動自發。

對孩子的負面觀感及非理性思想:他又是這樣;性格頑劣難教;不聽話;時常做事拖泥帶水;他太像爸爸那麼懶散;如果現在他已經是這樣子,之後更糟;他將來必一事無成;永不會改好。

個人的積壓情緒和壓力:工作、生活、健康、經濟、人際相處、夫妻關係等問題;懷疑自己的管教能力;對配偶、親友、上司和自己的不滿,不自覺地發洩或投射在孩子身上。

自己對孩子的深層情緒:無力感、挫折感、洩氣、失望、無奈、無助、孤單、自責、困惑、担心,如:總不能令他改變,長大後怎麼辦?

身心疲累:睡眠不足、過度勞累、缺乏精力和心力去面對孩子重覆或不合作的行為。

憤怒經驗是一個心理靈性成長的機會,即使父母常覺得瞭解或接納自己的憤怒是很困難的,但引發憤怒的事件正是父母自我反省的最佳線索,藉此,父母可覺察隱藏在憤怒背後對孩子的期望與自我需求,重新評估作出改變,並學習管教技巧,以致能有效處理憤怒及較清晰了解和面對當下的情境。在怒火中燒的一刻離開暫緩一下固然重要;冷靜時,嘗試檢視個人憤怒的經驗,相信或多或少能避免惡性循環,從中找到愛的解決之道。


明愛家庭服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