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寧會圓滿人生課程

期數
3530
刊登日期
2011.10.14
主曆
主曆 2011 年 10 月 16 日

退休人士參與「善寧會」的教育課程,透過認識退休生活和愛德服務,學習善度晚年生活。

 

善寧會最近開辦新一期「3G圓滿人生輔工課程」,三位於早前畢業的學員向本報分享得著。 該課程幫助退休人士裝備自己以迎向人生新階段,同時安排他們為長者提供愛德服務,助人自助。

 

天主教徒參加者司徒志與屈佩萍夫婦說,該課程讓他們積極看待自己的健康和退休生活。司徒志兩歲時患小兒痲痺症,因當時醫療常識貧乏,母親帶他到醫院治療時已太遲,他的活動能力因此而嚴重受影響;屈佩萍小時候跌倒弄傷腰骨,以艾灸治療時復被細菌入侵,致病情惡化,不良於行。兩個人的生命於別人眼中或是有所缺失,但他們仍相信自己很幸福,亦有責任去幫助別人。

 

退休前,司徒志是學校文員,屈佩萍是政府的繕校員,他們一起提早退休並參加善寧會,以期能有更多時間為別人奉獻。司徒志說:「這課程教會我們很多專業知識,包括如何照顧及幫助長者;亦讓我認識和預備接受晚年身體上的變化。」

 

「我很欣賞甘地(Mohandas Gandhi)以生命影響生命的精神,但我知道,若要服務別人,先要充實自己。」 屈佩萍感激天主在她的生命中不離不棄,她說:「我的手雖然不方便,但天主讓我腦袋仍可活動,亦給我力量去愛;我的健康雖走下坡,但我仍能夠鼓舞其他人的生命。」

 

另一位教徒參加者梁少堅說,該會的課程幫助她接受退休生活,並透過分享自己經歷幫助別人。梁少堅曾任職製衣,二○○二年她忽然中風。「我為思定劇社演出時,不斷將同一篇台辭重複。」原來這正是中風的徵兆,幸好住醫院三天後證實病況輕微;豈料兩星期後她遭逢另一打擊,公司突然倒閉,她被迫失業。「我接受不了,常常很想哭,原來我患上抑鬱症。」可幸她肯與人分享,亦有看心理醫生,病情得以控制。之後她在一講座中認識善靈會,並認同該會助人認識、接受及準備晚年的理念。

 

善靈會發展總監陳丘敏如稱,生死教育其中一方式,就是透過反思失缺的經歷提高抗逆能力;如透過死亡課題反思生命。以學員為例,退休於他們雖是某程度上的失缺,卻讓他們開展新生活。

 

陳丘敏如說,昔日擔任護士照顧晚期病人的經驗叫她反思:醫治身體雖然重要,但心靈治療同樣不可忽視。「生命中會有不同的缺失,反思生命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某些缺損可以是另一方面的得著。」

 

該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天主教徒蕭孫郁標說,該課程旨在提醒每位參加者「珍惜生命及每一天」。她說:「退休人士要克服三個衝擊:首先他們要面對社會身份的改變,由被需要變成五『無』——無職位、無糧出、無同事、無會開、無卡片派;其次要面對身體的退化,他們要知道這是自然的,要學懂接受;最後他們要承認及面對他們正步向人生的終結這個事實。」簡言之,就是一個認識、接受及準備的三步階。「他們趁還有3E,即Energy(活力)、Experience(經驗)、Expertise(專業),應繼續作出貢獻。」她認為,人出生到成長的每個階段,社會均提供一切資源,唯獨無人幫助知識型退休人士學習過渡到晚年。

 

3G課程共二十三小時,教學方面分為三個部份,「看得好」(Look Good)內容包括:「退休人士的社會角色轉變」、「認識身體的自然變化」、「優雅的儀容」工作坊等;「感覺好」(Feel Good)方面,即有「養生與食療」、「心靈的快樂與豐足」、「人生未了心頭事」,及「保健」和「晚晴照顧」工作坊;「做得好」(Do Good)包括「輔工計劃的意義與得著」、「實踐與承諾長者服務」以及一些護老和輔工服務工作坊等。此外,學員須參加十二小時長者服務的實習。

 

善寧會推廣生死教育,亦提供紓緩照顧和善別輔導,為末期病患者提供照顧,並為失去摯親的人提供支援,以令「去者能善終,留者能善別」。該會由社會人士和天主教人士創立。(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