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認識NLP(下)

期數
3530
刊登日期
2011.10.14
作者
黃宗顯
主曆
主曆 2011 年 10 月 16 日

上兩期的專欄,已介紹了身心語言程式學(NLP)的基本知識,和它的起源與歷史,今期便會說說這門學說的一些內容,其中的知識並沒有證據作基礎,而是基於一些前提,當你預先假定一些的賦權信念是正確時,你便有機會發現這些信念對達致改變是有幫助的。

 

這些賦權的信念,包括地圖只是一個地圖、尊重世界不同的模式、你做的事情不等同你是誰、人們很好地工作、我們都有所需要的資源、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一個積極的意圖、你得到的是你溝通了甚麽、關係決定你與他人溝通的成功、靈活程度確保最高的成功機會。

 

此外,身心語言程式學又提及到成功的四大法則:一、知道你想要甚麼,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目標,不然,就像一條無槳的船,沒有定向地漂浮,沒有一個固定的終點;二、採取行動來得到它,要有行動的實踐;三、要靈活,有時候需要視乎實際環境,作出調整以達致期望的結果;四、要注意,要以感官來留意每一個不同的情況。

 

另外,溝通技巧是身心語言程式學中的一大部份,也是在每個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技巧。有效的溝通技巧,有助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鞏固社交網絡。在溝通的過程中,要留意言語和非言語元素,在言語方面,要注意自己和對方在說話時的詞彙和內容,也要留意說話的音調、速度、音準和音色;非言語方面,則包括姿勢、表情和動作。

 

然後,便要調校準彼此溝通的互動模式,要以非批判性的眼光去觀察對方每分每秒在眼神瞳孔、臉部肌肉、嘴部活動、呼吸、聲線和膚色等各方面的大小轉變,進而了解自己在對方上的影響。

 

配對是一種有效促進溝通的技巧,在觀察對方後,可嘗試配對對方的言語和非言語表現,但這不是一種刻意的模仿(Mimicry)。例如:當對方說話時有一些動作時,自己在投入的情況下,也會自然地做出相同的動作,這是在不知不覺間建立深層次溝通關係的一種方法。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