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腳醫生】腳踭痛
人未老,腳先老。雙腳是人一身之根本,如樹木的根部,根枯樹毀;當發覺自己雙足不靈光時,就要當心,這是身體衰老的表現。
源自西方的足部反射學,解釋雙足是人體的縮影,身體五臟六腑在雙足上都有各自的反射區,刺激雙足就是調節五臟六腑的機能。
腳踭相當於人的生殖系統,若是腳足踝或是足跟疼痛,可能和盤腔毛病有關連,有婦科病的女士腳?幾乎都較敏感易痛;男士則反映性機能出毛病。
吳若石神父推廣行走健康步道(石春路)的目的,就是通過刺激腳底的不同反射區來促使身體恢復平衡,是十分有益又不花錢的保健方法。但有些人說會弄傷足底筋腱,是小題大做,本末倒置的說法,要知道行平路也可能會跌倒的。
中醫學說告訴我們全身有十四條經脈,載血行氣,貫通全身,其中循行於腳部的經脈包括脾經、肝經、腎經、胃經、膽經和膀胱經共六條。所有手指和腳趾大都是經脈陰陽交會之處,而腳跟是膀胱經和腎經循行的地方,這和足部反射學理論,指足跟是生殖器官的反射區的理念是異曲同工的。
腎又主骨,身體內的骨或骨髓都是由腎所生所管。腎和膀胱失職會影響體內水分的氣化功能,有所謂濕熱下注膀胱;濕性重濁向下,所以下肢毛病離不開「濕」,表現就是水腫,腳重難行。明白中西醫學論述雙足所隱藏的秘密後,腳?痛就不再是腳痛這麼簡單了。
乘地鐵下車從月台往上離開時,行人電梯人多擠迫,而旁邊的樓梯卻空無一人。年青人不願行,年紀大的人卻無力行,可惜。腳?痛或是行路不便時,有何辦法?試試下列運動,它可以改變你的「下半身」際遇,直得一試。
圖一:躺在床上時,臀部盡量貼近牆邊,雙足提起貼在牆上,和上半身成九十度;足跟貼牆壁,然後用勁把大腳趾尖盡量貼於牆壁,同時將臀部盡量提高,這姿勢保持五秒;之後,雙腿慢慢放軟,使腳跟如開始時一樣貼在牆壁,再用力伸直小腿,腳底朝天,保持五秒為一次動作。再重複,每天早晚各二十次。或不計時間,用大腳趾尖和足跟輪流用力貼近牆壁,每次一百下,早晚各一次。這動作可強化雙腿後膀胱經脈的循環,可改善因濕聚下肢引致的腳踭痛和足跟痛。
註:圖一動作參考《求醫不如求己》一書,作者:中里巴人。
圖二:如長者或有血壓高毛病者可用另一方法:平躺床上,將雙足踝伸出離開床尾,使力將雙腳腳踭伸直和放鬆五十下;也可用雙足踝打圈,順時針及逆時針各五十下,早晚各一次。
圖三:站立,以按摩小彈球置於腳踭,腳前掌著地,以體重壓按腳踭,可有節奏地一下一下壓按或是踏著小球慢慢以腳踭來回前後推壓,以有刺激感覺才有效,早晚雙足各五分鐘。
網誌:http://hk.myblog.yahoo.com/foot-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