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心靈建設的宗教交談

期數
3531
刊登日期
2011.10.21
作者
周景勳
主曆
主曆 2011 年 10 月 23 日

在現今的社會發展中,尤其是經濟發達、人文教育精神匱乏、物質俗化等的影響下,人的心靈建設便受到挑戰:我有我的自由;辛苦之後為甚麼不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享受;工作的束縛使自己感到壓力,工作後必須放鬆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道德是不能賺錢的,只要不傷害人,清楚交易,心比心,有甚麼不能!為了捍衛正義,不用少許出軌的行動是不會引人注意的!......

讓我們靜下來深深的反省:我們活得幸福嗎?我們有受過教育嗎?我們心中有愛嗎?——「人之初、性本善」,我們認同嗎?事實上,我們本來都很好,心地善良,卻受到物慾的薰陶,心中出現了「貪、瞋、癡」的毒害,若不自覺,便會變性——由善性變成惡性。中國人文精神自古至今一直強調:「立德防患」的反思,幫助人在不同的時代和環境中,要覺悟養性修德的重要,好能做到以德配天的至善境界。

天主教教會強調要「懷有基督所懷有的心情。」(斐二5)就是要以基督的心為心,學習基督的自我空虛,以基督的生活作為借鏡,從而活出真理中的自由,仁愛中的幸福,在現代物質物慾興盛的社會中,能確立信仰的生活方向,就是:

    為真理作證
    為仁愛和慈善服務
    為正義和平把關
    為人性尊嚴請命
    為道德實踐努力
    為自由平等立言

事實上,在信仰中找到生活方向便能進行心靈的建設,這可與天主教的靈修融通,以淨化人心,避免受到物化的影響,同時可喚醒人的自覺意識,以真愛和真理建設和諧的人生觀,確立生活中的道德價值。

因此,人在面對社會中的不同民族、文化、宗教時,必須開放自己,跨出欣賞和接納、尊重和關懷的第一步,與不同宗教交談,讓宗教間互相交流接觸,為不同宗教帶來共融的氣息和仁愛的啟發。

在現今的世界上,若不同宗教的人能在不同的國家社會領域,以無私心的精神伸出愛手、緊握真理、實踐正義、打擊貪污、壓制暴力、關注道德倫理等,人心便可得和諧、社會國家更在無罪惡下得享和平。

然而,我們當知:和諧不在外尋,和諧是在人內心顯發出來的,內心所顯發的原是人對和諧的醒覺,人有了和諧的醒覺,才會積極認知和諧,使自己的生活,透過自我平衡、自我修煉、自我超越、自我奮勇,以改變生命的不善,好能臻於至善;推而廣之,就是社會國家的建設,使人人學習敞開心靈,讓信仰中的愛湧進所有人的生命中,務使人人活出愛的和諧,社會國家的心也要敞開。如此,我們就可看到:

心大能容
心虛能受
心平能論
心潛能觀
心定能應

我們從聖詠一三三篇所描繪:「兄弟和睦同居團聚之樂」的圖像看出生命和諧的祝福,我也盼望在人世間出現這新天新地的淨土:——

看!兄弟們同居共處,
多麼快樂,多麼幸福!
像珍貴的油流在亞郎頭上,流在他鬍鬚上,
又由他鬍鬚上,流在他衣領上。
又像赫爾孟的甘露,時常降落在熙雍山;
因上主在那裡賜福,又賜生命直到永遠。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