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太古樓村民分享信仰

期數
3531
刊登日期
2011.10.21
主曆
主曆 2011 年 10 月 23 日

(本報訊)有前「教友村」太古樓村民於教友年分享昔日牧者對他們的培育,事實上他們亦傳承了傳教士的傳教精神。

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九月至十月舉辦「教友村歷史」講座系列,第一個系列探討巴黎外方傳教會為薄扶林納匝肋印書館員工建立的宿舍「太古樓」,邀請傳教士、前居民、社工和學人分享當地歷史。太古樓已於一九七七年清拆重建,現址為薄扶林花園。

曾居太古樓、祖籍另一公教村鹽田梓的陳志明副主教稱,傳教士透過宗教和道德教育培育太古樓居民,這份傳教精神亦感染了居民。「村民離開太古樓,仍在不同崗位上為社會和教會服務。」他說居民遷出後組成「太古樓之友」信仰團體,維繫鄰里情誼。

陳志明九月十五日在中大分享說,太古樓露德聖母堂歷任主任司鐸當中,以法國籍的明之剛神父(R. Chevalier)最深入民心,他在堂區服務的十九年間成立聖母軍和聖雲先會等善會,以及與巴黎外方傳教女修會透過聖華學校為區內居民提供小學教育。

他說巴黎外方傳教會神父以行動見證傳教精神,在區內,傳教士積極服務人群,讓太古樓成為薄扶林的福利中心,好些居民亦因而皈依天主教:「堂區一九五三年有五十人領洗,五四年有九十人,五五年更達一百九十人。」原設於太古樓的露德聖母堂於一八八五年開幕,七七年遷至華富?,八二年遷至置富現址。

談到區外的福傳工作,他說明神父亦與居民到南丫島傳教,建立聖堂和學校,與此同時,早年教區曾把南丫島劃入露德聖母堂管轄範圍。

陳志明會後對本報說,鹽田梓與太古樓本著各自的特質,既維繫村民,也向下一代傳承信仰。「我們把公教村的精神放得更遠,本著共同的經歷,加深信仰和與天主的關係??加上明之剛神父成為了當地的標記,以及信徒的榜樣。」他說:「另一邊廂,鹽田梓有更悠久的歷史,亦保留了村落這有形標記,分享當地的宗教、生態與文化。」

 

村民重溫傳教路


另一方面,太古樓之友暑假到南丫島朝聖,重溫明之剛神父六十、七十年代與他們在島上的傳教工作。活動上,陳志明稱明之剛神父刻苦地在島上傳教,這份榜樣提醒信徒更應於「教友年」反思傳教使命。

太古樓之友成員盧廣發曾跟隨明神父到南丫島傳教,在彌撒上擔任輔祭,他說這份禮儀生活和傳教經驗,讓他一直延續祈禱習慣,他說:「昔日我們從西環乘船到島上服務,其時很多山路仍未開通,需要攀山涉水。」

另一太古樓之友成員梁志筠昔日在太古樓擔任聖母軍團員時,到南丫島講授要理,履行聖母軍的福傳使命,她說:「昔日部份居民未有機會接受教育,我們便口傳要理,也帶食物到島上接濟基層。」

談到露德聖母堂對薄扶林的影響,明愛薄扶林社區發展計劃團隊主任冼昭行說,明之剛神父的傳教足跡遍及該區,好些年長居民仍懷念他的貢獻。

天主教徒社工冼昭行說,他們為薄扶林村進行口述歷史計劃期間,訪問了二十位長者,不少都談到明神父為居民所設的服務:「明神父與法國修女在薄扶林設置醫療站服務居民,經歷過這段歷史的受訪者,都說明之剛神父人品極佳。事實上明神父的角色有點像今天的社工。」

他九月十六日說,昔日社會並不富庶,明神父傳教處境比現在艱難,薄扶林村亦有深厚的民間宗教傳統,村民不容易接受其他宗教。他說明神父以露德聖母堂為該區的傳教基地,回應居民最基本的需要,例如協助他們找工作,打破傳教士與本地人之間的隔膜。

他說明愛延續了這份關懷,二十年前起在該區服務基層市民,團結他們去關注社區福祉和居住環境等問題。(鄧)

 

 

神父教友談公教村:見證傳教士融入當地文化

 

(本報訊)巴黎外方傳教會香港區會長龐樂培神父(B. Lepeu)指出,納匝肋印書館的文字傳播工作反映傳教士尊重亞洲文化;其員工宿舍「太古樓」亦見證法國神父與信眾一起度信生活。

龐神父九月八日在中大的教友村系列講座說,巴黎外方傳教會以建設地方教會為己任,重視、愛護及推廣本地教會與本地文化,其中便在香港成立納匝肋印書館以方言出版書籍。

龐神父稱,印書館一八八五年在港設立,一八九四年以杜格拉斯堡為永久會址(現址香港大學大學堂宿堂),最高峰時期有五十位員工,從事排版、處理字模和操作印刷機等工作。事實上,大部份員工都來自內地的信徒團體,印書館為他們及家庭在「太古樓」建造房屋,一共四十八個單位,形成一條「公教村」。

他說,印書館出版不同語言的字典、聖經和教理書籍,以支援巴黎外方傳教會在各地的傳教工作,包括中國內地;好些傳教士更靠著這些書籍自學中文。

神父說,一八九九年向香港政府註冊的四十七部書籍,二十七部便來自納匝肋印書館;印書館成立初期至一九三四年間,每年平均出版二十九部作品,印行逾六萬二千冊。

他說,隨著巴黎外方傳教會一九五四年結束納匝肋印書,工人需要另覓工作,後來傳教會把太古樓的業權轉給香港教區,教區再把太古樓賣給發展商,同時協助居民搬遷。

另一方面,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研究員夏其龍神父稱,香港曾有好些公教村,如灣仔的進教圍和西貢的鹽田梓等,公教村之間亦互有淵源:「鹽田梓村民遷離當地後,部份遷往太古樓。」(煇)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