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佔領中環」行動

期數
3533
刊登日期
2011.11.04
主曆
主曆 2011 年 11 月 06 日

(本報訊)有本地信徒認為,香港的「佔領中環」行動以及各地「佔領華爾街」行動,催使人反思公義的財富分配議題。

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總幹事麥尤美韶說,請願者有部份倡議跟社會訓導有共同之處——關注貧富懸殊和人類發展。

麥尤美韶十月二十七日對本報說,社會訓導主張財富分配要合乎公義,正好回應當前的社會問題:「社會訓導認為,社會進步並非只有一部份人富起來,而要整體的進步。」

「社會不能只靠市場邏輯來處理分配問題,同樣應反思公義原則。」她期望社會實踐更公平的經濟制度,讓工人有更多機會表達意見和參與制訂社會決策。

她指出,在追求利潤為先的風氣下,工人的權利往往被犧牲,她說:「團結工人的其一最大困難,是愈來愈多職位變成散工,有礙工人參與工會。」她期望當局保障工人參與工業行動和談判的權利。

天主教徒學者吳偉傑博士十月三十一日稱,社會訓導強調經濟應具備道德幅度,惟目前的經濟制度某程度限制了人的發展:「經濟自由是否取代了人性自由?這值得深思。」

在高等院校教授商學的吳偉傑說,自由經濟的模式不斷擴張,失卻道德幅度,他指部份投資活動的貪婪面不受制衡,背後的問題在外國政府拯救銀行後仍未解決。

另一方面,多位基督徒十月二十六日在中環發起泰澤祈禱聚會,三十位信徒一起為佔領中環的社會行動祈禱。有份參與的基督徒學生運動成員李子立認為,「佔領中環」行動提醒基督徒去反思生活不要受消費主義和經濟制度所控制。他十月二十八日對本報說,社會不斷進步,卻忽視了人際間的關懷,信徒應致力改變這現象。

九月在美國開始的「佔領華爾街行動」蔓延到多個地區,請願人士不滿目前的資本主義和經濟制度,要求消減貧富懸殊問題。(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