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非洲.愛.相遇
引言: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八月四日至十六日,舉辦了非洲肯雅信仰生活體驗團。傳信會安排了兩位參加者撰文分享感受。
傳信會現時有三位教友傳教士在海外進行福傳工作,分別是:黃文英自一九九六年起擔任教友傳教士,她現時在柬埔寨磅清揚省擔任幼兒教育策劃工作;陳倩盈自二OOO年擔任教友傳教士,她現時在非洲肯雅內羅比貧民窟,一所由耶穌會基督生活團創辦的中學服務;劉幗碧自二OO七年擔任教友傳教士,她在泰國北部的學生宿舍教授英語。
※※※ ※※※ ※※※
肯雅生活體驗後記
韓沁妍
這次我們各人懷著不同的渴求上路,踏著滿足的步伐歸來。
我們一行七個平信徒前往非洲肯雅之時,當地正值糧食短缺,遂將十五天的生活體驗之旅交托給天父。抵達肯雅,初遇在當地服務的香港教友傳教士陳倩盈(Stephanie),感到她就是這個旅程中天父要我們託付的人。
陳倩盈帶我們逛逛她平日出入的地方:包括聖堂、學校、貧民窟、市集、泰澤團體靈修中心,甚至遠至肯雅邊境城市納曼加(Namanga),探訪由加拿大傳教士管理的堂區,我們涉足的每個角落,見到倩盈跟該處的群眾打招呼,儼如當地「保長」一樣。她在肯雅接近八個年頭,似乎已融入當地文化;我們要真正體驗教友傳教士的生活,可能還需要多一點時間。
行程中的兩個主日,我們皆在瓜達盧佩聖母教堂,參與充滿非洲風土民情的主日彌撒,其進堂詠、奉獻詠、領主詠以至禮成詠均由幾首動感民族歌曲組成,又跳又唱,好不熱鬧;加上信眾都衣著隆重,又攜著農作物收成同祭獻,充分感受到肯雅信徒的虔敬與熱情。我們在彌撒後,分別跟主日學小朋友唱歌跳舞玩遊戲,看著小朋友天真的笑臉,我們也開懷笑了。想到福音中耶穌說:「若不悔改而變成如同小孩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天國。」(瑪十八3),頓時驚覺,原來就是那麼簡單。
陳倩盈在當地的傳教工作,主要從事教育,我們往她任教的中學和就讀的學院看看,尋找教友傳教士在那裡的足跡。St Aloysius Gonzaga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由耶穌會開辦的中學,最初設於貧民窟內,至二○一○年才搬往現址。我們與學生聊天,他們對中國經濟甚是關注,也問及貧富懸殊等話題;相較於主日學的小朋友,肯雅青年無疑多了一份憂慮,也許這就是現實。
陳倩盈在校內任教宗教科,探訪當日,我們看見她與學生亦師亦友,深信她們彼此的感情與信任,必定是經過歲月點滴而成。倩盈在肯雅傳教的日子愈久,非常渴求建立和平,遂在Hekima College修讀了兩年碩士課程。她亦邀請我們參與她的畢業論文報告,一同分享她的喜悅。校園永遠都是那麼寧靜卻又充滿生氣,儘管外面的世界如何競爭,走進校園自會有種說不出的和平與喜樂。
我們在肯雅,兩度踏進國家最大的貧民窟(Kibera slums),面積約是半個深水?。按當地人估計,那裡住了接近八十萬人,佔肯雅首都內羅比總人口四分之一。我們首次前往時,與聖堂六位志願者分成三組,探訪五名病人,他們當中有年老的、有瞎眼的、有腳患的。我們從病者身上,看不到埋怨,反而是一份交託。當見到缺錢醫治腳患的病者時,一位團友曾有衝動想幫助病者支付醫療費用,及後聽到當地的教友表示:對貧民窟的病者來說,「信德」的效用比金錢更大,團友才打消念頭。我們在第二次進入貧民窟,再次分成三組,在六位青年帶領下,造訪他們的家。我們發現他們跟香港青年沒兩樣,皆擁有夢想,愛憧憬未來,期望早日離開這片龍蛇混雜的成長地。體驗團兩次探訪Kibera貧民窟的居民,於濕滑崎嶇的泥濘路上行走,確實舉步為艱。我看著沾滿泥漿的鞋履,不禁驚訝倩盈多年來,每天進出貧民窟內校舍的毅力與勇氣,正如經上記載:「傳佈福音者的腳步是多麼美麗啊!」(羅十15)儘管她腳上滿是泥濘與髒穢,步履還是一樣美麗。
縱使七位平信徒前往非洲的渴求不一,但總結整個體驗,彼此對天父藉著旅程指示的道路,感到滿足。人與人的相遇,只要當中有愛,無論身在香港抑或非洲,都是那麼美妙難忘。
浪漫的傳教士生活
張潔敏
我一向覺得傳教士的生活很浪漫,特別是身在非洲:那裡萬里無雲,只見一大片金黃色的草原,一、兩棵非洲獨有的樹木在風中搖曳,旁邊有長頸鹿,遠處可能有一、兩頭獅子或斑豹,但不具殺傷力,偶然還有其他野獸在草叢中,好奇地探索周遭環境,很遠之處是神職人員的住所,他們在仿如天堂的地方傳教。我看過甘寶維神父的書後,更加嚮往這種生活。
我出發前往肯雅之前,也是這樣想的。
不過,當我真正踏足這地方時,以上的浪漫情景全被現實粉碎。機場附近怎會有草原?獅子怎會不吃其他動物?神職人員怎會在草原上傳教?如是的話,誰會來聽道理?
我跟其他六位教友團員認識了陳倩盈。來自香港的她獨自在肯雅傳教,已有七年,她的工作範圍包括向當地學生教授慕道班,到貧民窟探訪病者或獨居老人。她的工作圍繞貧民窟,學生們均在這裡長大。
肯雅的貧民窟是怎樣?總括來說有三多:垃圾多、泥濘多、人多。肯雅首都有三百多萬人,當中有三分之一居於貧民窟內。貧民窟並非免費,居民需要定期交租。
我跟隨倩盈的學生到貧民窟進行家訪,好奇地問及人們居住的原因,其中一位學生說:「他們由鄉村往城市找工作,由於城市租金貴,貧民窟則便宜得多,所以就住在這裡;亦有些人在這裡出生,一直跟家人住在這裡;也有些是暫住,待找到待遇較佳的工作便會搬走。」
陳倩盈的學生告訴我:「我爸媽不在,我跟表哥一家同住,希望找到待遇較佳的工作,搬離這地方。我聽過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希望有一天能夠像他們一樣成功,再跟這裡的人分享成功的故事,希望可以改變他們。事實上,這裡龍蛇混雜,一不小心便會誤交損友,誤入歧途。」(筆者家訪時,發現學生的家大約一百尺,住了四位成年人及兩位小朋友。)
我不禁對這位剛剛中四畢業的男孩肅然起敬,他個子雖小,但卻擁有這般宏大的志願,明白薪火相傳。
我們家訪時,給他送了一些餅乾。他拆掉包裝後,先將餅乾分給家中兩位小孩,自己卻不吃,他的動作流暢自如,似乎經常如是。後來從倩盈口中得知,學生們很多時一天只有能力吃一餐,也不一定飽飫。這男孩由衷無私的奉獻令我敬佩,更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他們雖然窮,卻擁有高尚的情操,反觀我們在生活上,是否也可作出這樣小小的犧牲?
倩盈跟其他海外傳教士一樣,選擇及作出重大犧牲,他們放下香港的一切,毅然獨自前往陌生的地方傳教,在那裡由零開始,就是為了回應聖召,傳揚基督的福音,幹上主為他們安排的工作。在「肉體是陌生的,心靈上卻不陌生」的地方與主相遇。我相信,這就是傳教士的工作真正浪漫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