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牧=公教老師+?

刊登日期
2011.11.11
作者
李奕康

我若傳福音,原沒有什麼可誇耀的,因為這是我不得已的事;我若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格前九16)教學生涯中的第二年,我便懷著保祿宗徒那種看似矛盾而又理所當然的情懷,欣然地接受了牧民助理這個額外的身份。

因為天主聖神在我這小小的宮殿中不斷催迫,使我常有大禍臨頭的感覺,不得不著實地把這份福傳工作做得漂漂亮亮。然而,我總會把以下兩個問題默存心中,反覆思想:人們說我是誰?我該做什麼?大部分同學都會覺得驚奇,為什麼一個理科老師突然會教埋宗教倫理?非公教的同工就認為我除了加入宗教德育組外,還接某種與教區有關的秘密任務。公教老師便愉快地為多了個帶課外活動的好幫手讚美天主。其實,大部分校牧的工作(只要有時間)都能由公教老師分擔,那校牧的身份為我自己來說有什麼特別意義呢?答案如下:

校牧是一份活力。作為天主教同學會的顧問老師,我應常感謝天主讓我多年來在堂區青少年牧民服務的經驗沒有白費。我總懷著學生時代的熱血和心火,向年輕的幹事們傾囊相授建立團隊和籌備活動的技巧及心得;以他們的言語談天說地、分享生活,以感恩的心帶他們親近天主,以赤子之心實實在在地與他們同行。

校牧是一個標記。肩負起成聖自己,聖化他人的責任本應是每位弟兄姊妹對教友年的回應。在學期初我已自覺地要主動關顧老師們這友愛團隊,特別是新加入學校人生路不熟的同工。愛德可是福傳的基本功啊,像主人家似歡迎新成員(其實自己還很新鮮的)融入天主教學校大家庭,分享教學生活的苦與樂。例如在學年中的公教老師避靜,就為改變傳統避靜的聽課式苦悶印象,帶入多一些新元素。得到年輕而富有教育經驗的道明會左執事作為是次神師,我勇敢地邀請新老師和一些非公教老師加入,在石澳靜修舍中做大自然漫步靈修,並衷心坦誠地分享對青少年牧民的心得。這種耳目一新的感覺確能從日復一日的繁重工作中照顧老師的靈修需要,注入生氣。

校牧是一份提醒。繁瑣的教學考評和課外活動,公教學生的團聚感較弱及過於被動,難免將祈禱生活消磨成為例行公事。在聖母月舉行的早上祈禱,就正好提醒公教師生在精彩的校園生活別忘了留給與天主親近的時間,以及教友的寶貴身份。


最後,也懇請在學校默默付出的校牧同工,預留多點時間精神為自己服務的學校祈禱。



作者為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牧民工作者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