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神父趙若翰訪談

期數
3534
刊登日期
2011.11.11
主曆
主曆 2011 年 11 月 13 日

(天亞社訊)天主教是歌唱的宗教,聖樂在教會藝術寶庫中佔有重要位置。中國教會的聖樂發展由於歷史原因沉寂了數十年。近年,有關各地聖樂培訓的消息不時見諸天主教媒體;另一可喜的消息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羅馬宗座聖樂學院正式取錄了首位大陸學生,他就是趙若翰神父。以下是天亞社對他的專訪:

問:請問你主修哪一學系?

趙若翰神父:我主修作曲,今年是第二年。作曲系內容很多,除了專業作曲,還要修讀鋼琴、管風琴、合唱指揮、額我略音樂、音樂禮儀和拉丁文等。

你對教會聖樂的興趣從何而來?

我出生於熱心公教家庭,母親是愛唱歌的人,不僅在教堂唱詩班詠唱,也總會把一些聖歌帶到家裡,現在唱的一些聖歌就是從母親那裡學來的。

後來進入小修院,開始學習風琴,從小修院到神學院一直擔任琴師。在小修院期間,開始正式接觸教會額我略音樂,雖然唱的語言不是拉丁文,但其優美、樸實的旋律,已經深深印入腦海之中,為將來的音樂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

你覺得學習作曲在哪方面比較具挑戰性?

學習作曲本來就是一個挑戰。宗座聖樂學院和其他音樂學院一樣,學習作曲的學生很少,因為作曲系的內容複雜,難度遠超其他學科;再加上聖樂學院作曲系的修讀年期,由原來九年壓縮成現在五年,從時間來說,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戰。

你為何想到宗座聖樂學院深造呢?

我所屬的教區傳統音樂氣氛濃厚,從教區歷史上,有許多老神父生前不但自己喜歡,而且還大力推廣聖樂。禮儀音樂家李振邦神父(1923-1984)就出自我們的教區,其作品與成就,在華語教會內是人所共知,到現在還廣為流傳,是中文禮儀音樂中的佳品。當時選擇在宗座聖樂學院學習,也源於李神父,因為他早年就是在此學習,並獲得宗教音樂碩士學位。教區的想法也許是希望薪火相傳吧!

你怎麼評價中國大陸教會當前的聖樂發展?

可以說是喜憂參半吧。喜的是,現在大陸一些教區開始重視聖樂,就拿青島、天津和北京等地的教堂,先後購置了價值不菲的管風琴為例,此舉無疑表明了教會發展聖樂的決心。河北、山西和陝西等地不少堂區都有自己的銅管樂隊。每逢假期,上海和河北等地舉辦專業的聖樂培訓,尤其是上海,其師資和課程的選配及學員 的程度都走在前列。一些堂區也開始成立較正式的合唱團。

憂的是,現在大陸教會內有一種不諧之音,可以用禮儀中的「不純潔音樂現象」來概括。具體來說,很多教友以至神職人員對教會傳統聖樂,不加重視甚至排斥,去追求一些動感的音樂,還將其納入神聖的禮儀當中。……

針對這個問題和今後聖樂的發展路向,你有甚麼建議?

基督教歌曲在禮儀之外,如聖經分享和家庭祈禱,可以適當取用;但在正式禮儀中,選擇歌曲不是因為旋律優美,而是要顧及文詞與禮儀的配搭,符合天主教禮儀精神。

因此,要在一些音樂培訓中,灌輸正統的天主教音樂,及在欣賞教會音樂作品上增加力度。國內至今沒有一本全國通行、總體程度很高的教會歌集,幾乎每個教區都有自己的歌本,各自單打獨鬥,不僅浪費人力物力,歌本的綜合程度也不高,同時造成了教堂音樂的混亂,所以編輯一本全國統一、高水準的歌集已迫不及待。

再者,發展聖樂,修院要先行,應把音樂列為修生的必修課,聘請優秀教師來授課,這直接關係到以後堂區聖樂的發展。

各教區應循序漸進,先從培訓合唱指揮人才著手,進而成立具有專業水準的合唱團,演唱教會經典音樂。教區可嘗試每年舉辦開放式的音樂會,這樣既可保存教會經典音樂,又可以達到光榮天主,宣傳聖樂之效,讓人熱愛聖樂,對教外人也達到了福傳的效果。

你會鼓勵更多大陸教會人員報考宗座聖樂學院嗎?

當然,這是我的希望,也是期待。我會盡自己最大努力向有意報考聖樂學院的人說明。中國教會聖樂的發展,光靠一個人或者幾個人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喚起更多熱愛教會音樂的人,齊心協力發展。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