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成賢神父晉鐸金禧

期數
3534
刊登日期
2011.11.11
主曆
主曆 2011 年 11 月 13 日

區成賢神父(Francis Elsinger)的經驗很特別。他早年來港時關心社會問題,在不同社會行動中常有他的蹤影,近年以另一形式:朝拜聖體和專注祈禱來關心人群。他本來是美國瑪利諾會的傳教神父,後來卻放棄了美國籍並加入了本地教區,成為教區神父。

本年是他晉鐸五十周年,請他作專訪,他低調而謙遜地婉拒了,隨手送來一本自傳《Chronicle of a Missioner》,該書無疑是本地教會掌故的好材料。

回顧過去半個世紀的鐸職,他說學會放下忙碌與基督共處。

南丫島露德聖母小堂主任司鐸區成賢神父剛於五月度過七十七歲生辰,他在自傳重溫他晉鐸以來的點滴,分享他怎樣由瑪利諾神父的傳教士轉為香港教區神父,以及他推動聖體敬禮的經過。

「哪時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區神父在書中寫道:「現在。」活在當下,他認為最重要的是信從天主旨意。

區神父於一九六一年晉鐸,最初獲悉會被派到陌生的香港傳教,心裡只有驚愕:「印象中香港是個擠迫、雜亂及有很多難民的地方??我惟一可以做的就是祈禱,求天主給我信心去面對,並相信這是祂的旨意。」

到香港後,區神父不明白這麼多青少年領洗,上聖堂的人卻很少。於是區神父和傳道員去尋找這群失落的羊,竟發現他們因為要長時間在工廠工作,而無法上聖堂,這燃起他要為工青服務的決心。

區神父全身投入幫助工人, 但有次給工人建議時,對方說:「神父,你並不了解工廠的實際情況,或許你應試試在那裡工作體驗。」他深覺有理,便開始到工廠工作,同時兼顧牧民工作。「我由晚上十一時工作至早上七時,放工後立刻趕到堂區開七時十分的彌撒。」時為一九六九年, 他記得當時每晚的工資為九元。

工廠的經驗令區神父更能體諒工人的苦況,更有力的幫助他們表達意見,如一九七一年他成功爭取盲人輔導會的管理階層與工人以對話解決勞資糾紛。

可是,區神父因為忙碌而犧牲了靈修時間,他意識到問題所在:「我限定自己每天要騰出一小時與基督共處。」神父重新檢示自己生命中的優次,知道沒有甚麼比與天主共處更重要。

有段插曲發生於一九六五年:一位患乳癌末期的年輕寡婦向他託孤——面對生命倒數,她放心不下三名幼小子女。「她臨死時,我應承會照顧他們。」神父遵守這承諾,視三兄妹如子女般,現在他更有「曾外孫」了。

一九七四年,區神父到撒哈拉沙漠中部阿塞克賴姆山(Assekrem)作四十天獨修式的退省,這次經驗後,他深覺每天一小時的靈修並不足夠,需要更多時間及空間去祈禱。「我想,不只工廠工作才能滿全『工作及祈禱』的傳教使命,耕作也可是一個選擇。」因此他前往南丫島務農和傳教。

區神父於一九八八年放棄美國公民身份,定居香港,這也意味著他要離開瑪利諾神父團體。神父申請成為香港教區司鐸,並在這期間進一步服務香港及到中國內地教書,直至一九九O年他接任成為南丫島露德聖母小堂的主任司鐸。

區神父於九十年代先後到南斯拉夫默主歌耶和韓國羅州朝聖,這是他積極推動朝拜聖體的轉捩點,他說:「在默主歌耶的旅程中,每個人都感受到獨特的恩典,一些看到旋轉的太陽、一些看到太陽不斷照出如十字架的光芒。」神父自己則在念玫瑰經時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喜悅,這些經驗叫他更投入祈禱生活。

區神父說,在當時的助理主教陳日君的支持下,他一九九七年起在露德聖母小堂開展由早上九時至晚上九時的朝拜聖體禮儀,其後更改為二十四小時明供聖體,直至現在。

對於近年天災人禍不斷,如南亞海嘯、九一一事件、香港沙士問題等,有人問區神父該怎樣去面對生命中的災難,他說要深化祈禱生命,「以信、望、愛這三德,去活在當下」。

區神父透過此新書感謝所有走進他生命裡的人,他寫道:「我將往後的日子交給聖母安排,讓我們在她聖心中祈禱共融,並將地上的相遇演化為在天上永遠的愛。」



神職修道人金銀慶系列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