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墓誌銘
在我們北半球亞熱帶地區,十一月雖已入深秋,但日間仍多是陽光普照,然而在歐洲,尤其在北歐,此時已有蕭瑟之意,山川寂寥,林木脫葉。此情此景最使人感覺人世之無常,想念人生的歸宿。為此,教會訂定了每年十一月一、二日為諸聖節及追念先人的萬靈節(編按:All Souls' Day,又稱悼亡節)。而每逢十一月,我的思想就不期然地飛往歐洲我曾參觀過的大小墳場,其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從安齊柯(Anzio)到羅馬的公路旁的英軍墳場。
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盟軍大舉反攻,位於意大利西海岸的安齊柯是登陸據點之一,以英軍作開路,打了一場激戰,死亡慘重。戰後就在該城附近建了這個英軍墳場。某次,我偶然坐車路過,就特地下車進去參觀。墳場並不很大,但修理得很好,一排排白色的十字架?立在青綠的草坪上。每個十字架除了刻有一個陣亡士兵的名字及生死日期外,更有幾行墓誌銘,是這個墳場的特色。我發覺這些墓誌銘都很有意義,於是掏出日記簿來選錄一些。只可惜當下已暮色蒼茫,抄了十多個以後就甚麼都看不清了。這些抄錄我至今仍保存著,如今試把其中一些列出,供大家作冥思及欣賞。
1 To the world a soldier, to us the world.
世界看他是個大兵﹔我們看他是全世界。
2 Time passes, shadows fall,
but love's remembrance outlasts all.
時間溜走,影子消逝 但愛的回憶比一切都活得長久。
3 Death is not
too high a price to pay,
if others may gain thereby..
死只要別人受惠,亡何足為貴。
上面的幾個墓誌銘都各自表達了人性方面高貴的情趣,然美中不足的是,它們同時也揭露了人性極限的無力感。下面的幾個墓誌銘不但有高貴的情趣,同時還閃爍著令人振奮的復活之光和希望:悲哀已被克勝,死亡的陰霾已蕩然無存。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基督信仰的?示是怎樣彌補和提升了人性的不足。讀者諸君可把前後兩者拿來細加玩味和比較。
4 Those who love God
never meet for the last time.
愛天主者, 總有重逢。
5 Someday sometime
our eyes shall see
the face we keep in memory.
那珍藏記憶中的面孔,某天某時,將會重現眼前。
6 He went home before us
over the hills with a friend.
He looks into the distance,
but not into the dark.
他跟一位朋友,先我們翻山越嶺回到家鄉。
他凝望的是遠方, 而不是渺茫。
7 At God's command he fell.
Swift came the call
and bade him haste
to meet his God in heaven.
天主一命,他就倒下。 呼召之聲迅速傳來,
催他快去會晤他的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