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區議會選舉結果值得反省

期數
3535
刊登日期
2011.11.18
作者
林瑞琪
主曆
主曆 2011 年 11 月 20 日

政改方案通過後的第一次區議會選舉在十一月六日舉行,選舉結果亦塵埃落定。建制派宣布大獲全勝,民主派亦一再表示深刻反省。總覽整個泛民主派的成績,縱使有人不認為是失敗,但無論如何總不能算是民主黨所說的僅僅合格。事實上,泛民主派的成績距離「合格」相去甚遠。

選舉自然有勝負,任何一個候選人勝出,都離不開背後長時間的努力。今次的區議會選舉承接過往的議會選舉良好風尚,基本上十分「乾淨」,這應是大家所樂見的。此外,整體投票率上升,亦反映出選民對議會的重視,放開誰得誰失的門派之見,愈多人願意出來投票(以至參選),愈能體現民主精神。這亦是教會所認同的。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論及民主選舉時指出,「民主政制,由於能夠保證人民得以參與政治抉擇過程,及保證被統治的民眾有機會選出向他們負責的統治者,並得在適當時以和平手段更換他們,故此獲得教會相當高的評價。」(《百年通諭》46)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民主派在地區工作不夠積極,導致今屆區議會選舉失利,這正好及時的當頭棒喝,免得日後有更嚴重的失誤。

有些政黨將失敗歸咎於資源短缺、對手抹黑、受到追擊,不一而足;但眾多問題之外,筆者要指出:為政立場搖擺不定,也許才是選舉失敗的死症。

以公民黨為例,所得席位大跌一半,其官方解釋是,在「外傭居留權」官司及「港珠澳大橋」司法覆核的兩案中,遭到對手的抹黑。這樣的解釋有一半是實況,另一半是為自己的失誤開脫。但公民黨有否想到,反對公民黨立場的人士,早已立心堅決不會投票給公民黨;真正令公民黨流血不止的,卻是三個月以來的閃閃縮縮及遮遮掩掩,不敢說明自己的立場,而得罪了真正的中產階級。至於十一月九日該黨領袖宣稱「公民黨與全香港市民同樣擔心有數十萬居民湧來!」恐怕只會進一步迫走本來認同該黨維護「法治精神」的支持者。

也許筆者太過象牙塔,但為政者應有胸襟,容納其他黨派以至其他人士的相反立場。但這並不表示可以為了選票而扭曲本身的既定宗旨。出賣政治理想而為選票妥協,最終反而會引來選民的唾棄。

今次的區議會選舉已成過去,無論在選舉中得失,都應放眼在明年立法會選舉。民主選舉永遠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所有關心香港普選前途的人士對此應該互勉。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http://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