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心靈系列】道教青松小學
道教青松小學去年參與由教育局與香港教育學院的生命教育課程,現撰文分享有關經驗——編者
「實踐生命教育理念,使學生品德更趨完美」是本校於二oo九年訂定的「學校發展計劃」中,三個關注項目之一。為此,道教青松小學決定由二oo九—一o年度起,在時間表內開宗明義,加上「生命教育」課,成為我校課程的一大改革。
行政安排上,我校把新增設的「生命教育課」與原有的「成長課」,採用隔週循環模式,輪流進行。這是考慮到兩科的教學目標,異曲同工,彼此配搭,相輔相成,也正好互補了課時不敷分配的限制。
課程內容上,成長課會以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為題材,讓學生能在情緒教育、品格教育、心靈教育及公民教育方面得到均衡發展;生命教育課則會根據社會時事,與學生討論、分析,並引導學生愛惜生命、尊重生命及關懷生命。我們希望透過一些短講或活動,使同學更明白「生命」的意義,原因是老師都發覺這年代的學生愈來愈缺乏目標,歸根究底,可能是現代的香港人的物質生活太充裕了,試想想,香港的小孩幾時會試過真正的饑餓?
在首年設計課題時,我們主要是看看當時有甚麼主題可供「借題發揮」。還記得我們第一次生命教育課,正藉中秋過後,當時有一則新聞是關於一個青年到石澳嬉水,因不諳水性,終於遇溺而亡。透過這則新聞,我們希望同學知道「三思而後行」的重要。小朋友喜歡聽故事,對低年級的同學,我們就利用繪本故事,向同學帶出有關生命的真諦,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認識生命的意義,例如孝順、知足、互助……希望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能有適當的指引。
去年,我校參與由教育局與香港教育學院合辦的生命教育課程,理論與實踐兼備。本校的「學生支援組」主任更有機會到台灣參觀多所小學,了解她們推行生命教育成功之處。旅程中,該主任深刻體會,推行生命教育不是個人的力量,而是全校教職員的努力;不是個別科組的努力,而是跨學科共同努力的成果。
近年在規劃生命教育課時,我們計劃為每一級訂立一個深化的主題。去年我們以小五作為試點,挑選五十多名五年級的同學參加「乘風航」活動。有感學生遇到困難時,「直昇機家長」馬上加以協助,孩子反不知怎樣自行去面對及解決;因此,我們訂定級本主題為「跨越自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再與中文科及音樂科進行跨學科的聯課活動,讓這個主題深化。
「乘風航」的目的是訓練學生克服困難,挑戰自我。當開始時,學生總有不同的藉口拒絕「跳海」(由高約十公尺的甲板上往海裡跳,是名副其實的「跳海」!),但經導師及同學的鼓勵,所有學生都完成任務。活動後,我們另定某天與中文科進行聯課,曾參與活動的同學分享經驗時,喜形於色,可見他們克服困難後之喜悅。學校相信學生是有能力的,面對困難時,如果有成年人在旁協助及鼓勵,使他們沒法逃避困難,按部就班,必能克服困難。同學進行分享時,再一次給他們反思參與活動的意義,而沒有直接參與的同學,在聽同學進行分享時,更覺親切,亦感受到「挑戰自我」絕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
累積了兩年的經驗,再加上要規劃生命教育的理論,本年學校在訂定生命教育的推行策略時,就為每級定下一個深化題目,希望藉此能夠令學生獲得更大的得著。
推行新課程時,有些學者認為有些老師會反對;慶幸青松的老師,都是對教育懷有理想的一群,他們對新課程都相當支持。生命教育是「以生命影響生命」,成效並非遙不可及,只要同工們事前有計劃,從小規模開始出發,加上老師的積極參與,上下一心,成功將指日可待。
本專欄由香港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統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