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臨期:喚起人的希望

期數
3536
刊登日期
2011.11.25
主曆
主曆 2011 年 11 月 27 日

十月三十一日,全球人口邁向七十億之際,各地中文傳媒紛紛以「人口壓力」、「大軍壓境」、「 食住皆難」、「不值得慶賀」來形容這個時刻。

然而,梵蒂岡電台台長隆巴爾迪神父卻向第七十億名嬰孩送上祝福,強調生命是天主創造的禮物——當然,他也關注到世界是否有一個合適的環境讓孩子成長。

人們固然可以,亦須要以物質和經濟角度去審視諸如上述的人口課題,但最根本的問題是,我們怎樣看生命的來臨、是否明白人才是地球最珍貴的資源(而不是負累),我們又是否樂於與身處困境中的兄弟姊妹分享。

在香港,從輿論可見,近年社會充斥著一些負面情緒。人們會埋怨政府的施政;在近月歐債的陰霾下會擔心本地經濟會嚴重下滑;在十一月的區議會選舉後,亦擔心到香港的民主發展......提出以上論調者,都是有一定根據的,但我們身為基督徒,又可否以另一個視野去理解社會的現況?

剛結束的明愛籌款賣物會,其主題是「給他們一個希望」,這個「希望」,剛好道出教會「將臨期」的意義,也讓我們以另一個角度去面對社會和生活上的挑戰。

教會禮儀年由將臨期開始,然後是聖誕、受難、復活、升天和聖神降臨。這之後是以常年期等候耶穌的再來,整個禮儀年曆的核心是環繞著降生成人的耶穌基督,而將臨期的重點是展望基督的再來。

基督的再來是天主的許諾,每年的將臨期,是近距離的提醒信徒準備基督的再來——聖誕節。那是天主的許諾給了我們「希望」。我們相信主耶穌的許諾嗎?這才是關鍵。面對困境固然不容易,沒有希望才是最大的問題。不想活下去的人,是因為對明天失去信心,見不到光明;對前境不懷希望。基督徒因為對明天有希望,此刻才有力量、有能力生活下去,以準備迎接將來的日子。對基督徒來說, 明日的希望是今天生活的目標。

我們應透過日常生活,將此訊息向世人宣示。這個特定日子,主要為提醒我們為將來作準備。在信仰反省中回顧生命,且懷著希望準備未來。

就是基於這信念,我們明白,當前世界充滿挑戰,但我們總不能受困於俗世的價值,而應以愛和尊重人性為基礎,由自身出發,做好自己,感染社群。

就是基於這期待,我們要醒寤,為現世生活努力,但也要明白,只有在基督的愛內才可滿全這目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