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宗教史學者呼籲
(本報訊)基督宗教歷史學者指出,教會團體保存檔案能有助歷史研究和團體的傳承,他們呼籲做好相關工作。
浸會大學圖書館與中國基督教史學會於十一月十九日合辦圓桌會議,題為「香港教會文獻的保存與利用」。講者之一、教區檔案主任夏其龍神父期望,現代人應對前人保持好奇與尊重的心,善加借助檔案探究歷史。
在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任教的夏神父說,教區檔案最常見的用途是向教會團體提供已亡修道人的生平資料去撰寫訃聞。他說,教區檔案處把好些檔案資料出版書籍和上載互聯網,幫助外界了解教會歷史,如記載本地已亡神職人員生平的《先賢錄》。
他說香港教會早年負起保存中國教會檔案的角色,教宗特使於一七O五年在廣州成立總務處後,保存了不少有關禮儀之爭的文獻,其後由香港教會保存;一九二二年,教廷設立駐華代表,把該批檔案移送到北京及羅馬,香港教會則專門保存本地檔案。
「文件不數碼化,會對它本身造成很大負擔。」他說檔案處部份收藏已有百多年歷史,紙質或起了變化,故此好些已數碼化或製作成微縮菲林,以減少文件查閱時的耗損。「研究教會史就要用上這些資料,惟研究本地教會史的人不多。」他說。
中大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邢福增表示:「教會既要開創歷史,也要保存歷史。」他鼓勵教會團體開放文獻供學界研究,包括未公開的資料。
浸大歷史系李金強教授分享,指保存香港各教會的文獻對見證福音傳入中國非常重要。他說基督教潮人生命堂教牧著作甚多,提供不少歷史資料,他呼籲教內人士撰寫回憶錄,幫助保存教會歷史。
席間,浸會大學圖書館公布「教會刊物數碼化計劃」,分享為五個基督新教宗派及組織進行刊物數碼化的經驗,計劃獲耶魯大學資助。
計劃為四千三百八十七卷期刊及教會報刊數碼化及存檔,文件來自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香港聖公會、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香港浸信會聯會及香港基督教協進會。
浸大圖書館高級助理館長(特藏及文獻組)黃淑薇說,這些刊文見證了教會團體的文字事工,她呼籲學術界和教會重視資料保存及歷史研究。
她說該館已上載該批刊物到圖書館內電腦,供相關研究員瀏覽。
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館長斯圖仁柏格博士(P. Stuehrenberg)介紹該館的「賴德烈普世基督教文獻保存計劃」,稱圖書館與教會在文獻保存上彼此合作。
中國基督教史學會由一批基督新教和天主教研究歷史的學者和信徒組成,旨在分享研究心得和成果。(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