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神之后傳教會八十五周年

刊登日期
2011.12.02
作者
學生探訪長者

(本報訊)由天神之后傳教女修會所創立的聖嘉勒女書院,本學年慶祝修會來港服務八十五周年。

天神之后傳教女修會港澳區會長呂綸修女指出,她們多年來藉教育事業實踐傳教使命,向青年傳遞福音信息。聖嘉勒女書院校長劉鳳兒說,學校重視全人教育,為學生奠下良好的天主教價值觀。



呂綸修女:時代變遷中滋養心靈

呂綸修女十一月初接受本報訪問時談到辦學的挑戰,她說學校既要幫助學生回應世界的轉變,也要在科技為先的社會中,讓她們的心靈健康成長。

她說,現今社會物質生活豐富,青年容易受外間價值觀影響,「若不從聖經,或教宗的通諭帶出信仰價值,很容易令人迷失方向,坊間把安樂死說得似乎很合理,可是這是否尊重生命?為我們是很大的挑戰。」

校長劉鳳兒十一月十八日稱,學校重視學生的全人教育,「作為天主教學校,有責任培育學生珍惜生命及理解生命的價值。」她稱,多年以來,學校均在早會、宗教課堂,以及德育課時向學生談論天主教信仰內涵,並抱著「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心態去教導學生正面的人生觀。

為秉持教會的理念,學校於每週五為信徒學生及老師設教義講授,以深化她們的信仰,同時亦邀請聖母軍義工到校為慕道者講授要理。



羅嘉雯  黃珏卿:服務中學習愛德

該校中六生羅嘉雯是學校的聖母軍,每月要走出校園參與愛德服務,她亦有參與其他關社活動,包括與非牟利機構合作,教育區內居民接納特殊學校的兒童,推廣共融精神。

羅嘉雯說:「起初對關社並不熱衷,但每次服務後都感受到助人的快樂,並且因此更懂得分配時間,如平日做妥家課及溫習,留下週六及週日的時間參與服務。」

她又說,學校要求中四及中五生參與社會服務,開始時由校方安排,至中五便要分組自訂服務對象,「曾與同學討論時意見不一,最後也順應大多數人的意願,讓我明白須接納他人意見,以及從另一角度看事物。」

中五生黃?卿自中四起參與學校的社會服務計劃,服務區內長者,校方約每兩週抽出三節課,向學生提供愛德服務的資訊,她說:「有社福機構到校講解服務長者的技巧及要點,我們亦會在探訪前討論如何與長者溝通、設計遊戲等。」

黃珏卿稱,西環一帶住有不少長者,他們需要別人的關顧;她承認初訪長者時有點緊張,「想幫忙打掃家居,又不好意思說出來,最後由班主任代為表達。」現已中五的她與其他同學構思及統籌愛德服務,與明愛合作服務智障人士,學習主動與人溝通。



吳小玲:重視愛與服務

該校宗教科主任吳小玲表示,天神之后傳教女修會非常重視愛與服務的神恩,故學校亦側重學生的愛德服務。「如於二OOO年的對象為獨居長者,學生於節日到長者社區中心與長者一起玩樂;亦有學生在四旬期到『食物銀行』協助分發物資;近六、七年,則以學校每年所訂立的教育主題,適切地回應社會需要。」

已在該校任教十四年的吳小玲說:「學生在服務的同時,亦體驗如何與有差別的人士相處,除付出關愛外,亦學習了同理心。」她表示,曾有醫生校友回校分享時稱,學生時代所接受的全人教育,令她行醫時會將生命及道德標準置於一切之上,「舊生那番話令我感動,原來學校所傳授的價值觀能令學生受用一生。」

天神之后傳教女修會的修女一九二六年來港傳教,翌年開辦聖嘉勒女書院,初時位於九龍彌敦道,經多年不斷發展,摩星嶺現址的中學校舍,於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廿八日正式落成及啟用。(高)


 

  • 系列二之一—天神之后傳教女修會修女專訪見下期
  • 聖嘉勒女書院十二月十日舉行開放日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