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主所聖化

期數
3538
刊登日期
2011.12.09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1 年 12 月 11 日

《依撒意亞先知書》在先知書中具有獨特崇高的地位,因為其中指出了我們信仰生命中最重要的啟示——「厄瑪奴耳」——天主與我們同在的徵兆。它可分為三部份,由第一至第三十九章被稱為第一依撒意亞,寫於耶路撒冷面對內憂外患、人心變得虛怯渙散時。「厄瑪奴耳」的徵兆就是天主在這時藉著先知的口,主動提供給當時選民的安慰。

先知書的第四十章至五十五章被稱為第二依撒意亞。先知的弟子忠於依撒意亞的教誨,鼓勵那些流徙於巴比倫的人民:天主將為那些仍懷堅定信仰、堅忍痛苦考驗的人創出新天新地,實現祂偉大驚人的救贖工程。「上主僕人之歌」使我們預先看到基督的面貌,源出於此。

第三依撒意亞寫於流徙後回歸故國初期,那時,先知與他的弟子都過去了,後人秉承著先知的精神,鼓勵人民在精神與物質都匱乏的期間,更要信賴及期望上主的救恩。今日的第一篇讀經應是出自第三依撒意亞。可是有趣的是:這段如歌似詩的寫作,既好像是第二依撒意亞的「上主僕人之歌」的後一章,但其中所說的:「就像大地生出幼苗,田園使種子發芽,上主天主也要在萬民面前,產出正義和讚頌」,卻又分明具有第三依撒意亞普世救恩的色彩,而且上主僕人的角色,也由一人而轉為整個民族須共同承擔的使命。

好比一塊碩大無朋的磁石,吸引了各種鐵器靠近它,而且也使所有靠近它的同樣成了磁石,再吸引其他的鐵器。今主日選讀的福音及第二篇讀經,提及到若翰洗者和保祿宗徒,他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若翰願意為耶穌作前驅、為光作證。他稱自己是曠野裡呼籲人悔改、迎接救主來臨的一把聲音。他曾在母腹中因主耶穌的來訪而歡欣跳躍,並在後來推介耶穌時說:「有新娘的是新郎;新郎的朋友,侍立靜聽,一聽得新郎的聲音,就非常喜樂:我的喜樂已滿足了。祂應該興盛,我卻應該衰微。」(若三29—30)興盛的是主在他內的生命,衰微的是塵世對他的?絆。

保祿也是同樣樂意成為主的僕人:「從母胎中已經選拔我、以恩寵召叫我的天主......」(迦一15);「如此命我們說:『我已立你作為外邦人的光明,使你成為他們的救恩,直到地極。』」(宗十三47);「如經上所記載的:『那些沒有得到傳報的人,必要看見;那些沒有聽說過的人,必要明瞭。』」(羅十五21)他深深體會到傳揚福音的重大責任,他說:「我若傳福音,原沒有甚麼可誇耀的,因為這是我不得已的事;我若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格前九16)

以色列子民回歸故國,當然是主的恩賜,一件喜樂的事。目睹破壞、褻瀆和荒廢卻又使人心碎,領會到其中有不可迴避的艱辛責任,必須作出巨大的犧牲與承擔。艱辛與犧牲並不一定要怨天尤人。幾乎所有持久的幸福和真正的喜樂都是隱藏在艱辛後面,且經歷過犧牲。艱辛與犧牲和怨天尤人是兩件不必相連的事,正如喜樂和隨波逐流、只求滿足一己的私念,也是兩回不相干的事一樣。往往是隨波逐流、盲目的追逐才會導致許多不快樂。

甚麼使先賢們產生出這份謙卑心、喜樂情、堅毅志?全因主接觸了他們。他們記憶著主是如何闖進他們的生命,使他們看到全新視野,並因與主繫上了關連而能如《得撒洛尼前書》所說的:「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恩。」

我們的生命也為主所接觸,直到如今,主仍與我們同在。讓我們樂於為「上主的僕人」所聖化,要生活出救恩喜訊,為受苦的人帶來福音。

將臨期第三主日稱為喜樂主日,籲請我們也該這樣思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