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擁抱平等 放棄特權

期數
3539
刊登日期
2011.12.16
作者
孔令瑜
主曆
主曆 2011 年 12 月 18 日

二O一二年三月廿五日,一千二百人的選舉委員會將會選出新一屆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

根據二OO七年的經驗,特首選舉當天的第一輪投票在早上九時開始,至早上十一時結束。只有在無候選人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過半數有效選票(即沒有候選人當選)的情況下,才會進行下一輪投票。

當時的選委會人數是八百人,今年人數增加至一千二百人,人數多了,但並無增加其代表性。現時只有不足二十五萬人及公司,有權在選委會中投票。香港九成七市民無權選特首,也無資格揀選委,只能寄望二O一七年一人一票選特首,可是如果屆時仍沿用選委會,作為篩選特首候選人關卡,普選承諾恐怕變成空談。

可惜的是,香港的傳媒卻仍然對此等小圈子選舉樂此不疲,月來的報導都集中在唐英年和梁振英的競選活動,而不少大學和機構亦不斷進行民調,看兩位候選人哪個能得到更多的市民支持。全港市民熱烈地參與討論,討論梁振英與報館的瓜葛、唐英年的家庭生活,然而,他們都沒有權投票。

台灣的總統選舉於一月份舉行,不少人就認為台灣人患上所謂「選舉狂暴症」,幾乎所有傳播媒體,包括電視、報章、雜誌,都被政治新聞包辦,台灣大街小巷都是候選人的照片,入耳的都是候選人的聲音,選舉氣氛雖然看來有點令人煩惱,但這些我們都可以接受,因為台灣人可以真正的參與選舉、可以參與投票,而不像港人,只是在紙上談兵,港人只可以看、評論,但卻無權投票。

每年的區議會選舉和立法會選舉,全港均設有幾百個票站,但特首選舉卻只有一個投票站,上次特首選舉的投票站設在赤臘角的亞洲國際博覽館,那是唯一的投票站,只為一千個選民服務的投票站。

雖然今屆的選委人數增至一千二百人,但仍然改不了小圈子選舉的本質,他們是唯一有權投票選特首的人,他們才是特首候選人的「真」選民。新聞報導候選人到商場聆聽「中產」的聲音、到深水埗探望「籠屋」居民、前往學校與學生交流等所謂的「競選活動」,經電視和媒體的轉播,大家都彷彿在參與此等競選活動,讓市民都以為自己有權選特首,實行「假戲真做」。

過去幾次的特首選舉經驗告訴我們,特區政府的施政往往與民間的期望有很大的距離,官商勾結的情況愈來愈嚴重,中央政府對特區的干預愈來愈多,貧富懸殊的現象幾乎全民皆知,但特首卻繼續裝作視而不見。

令天主教徒感到驕傲的,是天主教教區為教友作出好榜樣,教會拒絕參與選委會選舉,只是「被動配合」,幾年前,教區甚至向政府表示宗教界應與廣大市民一起,而不應擁有此「特權」,因為教會清楚知道「人是政治生活的基礎和宗旨」(天主教教理,1881),「不該對某些個人或社團的權利,給予偏袒性的保護,以免他們從中得到特殊的好處。還有,政府也不應保護這些特權,因為這樣做會妨礙其他人完整地表達和自由地運用他們的權利。」(《教會社會訓導彙編》,389。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http://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