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旅:訪聖彌額爾墳場

期數
3539
刊登日期
2011.12.16
主曆
主曆 2011 年 12 月 18 日

「今日的你,昔日的我,今日的我,明日的你,跟隨基督,獲享永福。」這是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辦事處入口牆壁刻上的字句(圖三)。每年的煉靈月,因著教會「諸聖相通功」的信仰,我們為已亡的聖職人員及親友恩人祈禱,並為煉獄中的亡魂祈求得到淨化,早日回歸父家。我們所行的善功,為的是盼望天上人間,彼此代禱。

十一月十九日,一個天色睛朗的星期六下午,露德聖母堂善別小組一行十九人,參加教區天主教墳場主辦「生命之旅」,參觀墓園,反思生命的意義。我們首先往聖職人員的墓地默想、祈禱和獻花。我們感謝外方傳教士不辭勞苦來香港傳揚福音的熱忱,我們感謝所有的聖職人員奉獻他們的一生,為教會作出的無私奉獻,他們的言教和身教,永遠留在我們的心頭上。當日的參加者除了我們堂區善別小組的成員,還有其他堂區團體和三個大學生。墓園接待員帶領我們往小聖堂,為我們講解聖堂的建築設計,使我們明白聖堂是與天主最接近的地方。

祈禱後我們分組步出聖堂,由接待員帶領導賞,在聖堂背後安放聖職人員骨殖壁龕的牆壁上,我們看見已故的本堂神長——可敬的明之剛神父和曾慶霖神父,敬佩之情由衷而生,我們深深地行三鞠躬禮。跟著我們來到基督學校修士會,又稱喇沙會的墳墓,他們以一個星形符號作為該會的標記,代表信仰的光。回到大路,我們細心欣賞四周墓碑的雲石雕刻,充滿中西文化的藝術色彩。我們來到在意大利創立的嘉諾撒仁愛女修會的墓地,這修會於一八六○年來港服務,從事教育工作。鄰近的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於一八四八年從法國來到香港,創立聖保祿學校,聖德肋撒醫院和聖保祿醫院,以不同形式的工作來服務社會。

在新落成的生命樹(圖四)傍,導賞員給我們講解生命樹的出處和意義。根據《創世紀》的記載,天主在伊甸樂園的中央種植「生命樹」,所象徵的是天主願意賜給人「不死」之恩(創二9)。而在《默示錄》的記載,「生命樹」和「生命水」是表示人要分享天主所有的生命(默廿二1—5),天主為所愛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永遠福樂(格前二9)。墓園內的生命樹面對生命之道的康莊大路,通往小聖堂。這正好表達主耶穌所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的意思(若十四6)。的確,我們唯有經過主耶穌,才能到達永生的聖殿。從生命樹右方前行,我們看到一個卑微細小的麻石墓碑,碑前只有耶穌苦像相隨。沒有名字,沒有華麗的裝飾,但我們深信這位亡者在天主眼中一樣珍貴。墳場右方盡頭豎立了一幅慈愛的聖母像,圖像內嬰兒和孩童圍繞著聖母(圖一、二),牆壁上有一段為種種不幸,未能誕生的胎兒的祈禱經文,我們一起為夭折的嬰兒及哀傷的父母獻上我們的禱告。在墳場辦事處的後方,一座巨大的雲石雕刻,代表教會的基石:信、望、愛三德。而華籍信徒節婦謝瑪利亞更是基督徒學習的典範,她在一八五○年代為主服務,貢獻良多,死後由朱斯德神父參與立碑,並獲高主教讚許和贈地安葬。

我們衷心感謝教區天主教墳場職員的安排和導賞員的接待,讓我們登上「生命之旅」的列車,使我們深深體會每一天都是上主的恩賜。人生的無常,督促我們明白生命的有限,催使我們珍惜生命。很多人對死亡和墳場感到畏懼和忌諱,但為基督徒而言,我們深信天主是我們生命的主宰,生是恩典,死也是恩典。上主會引領我們走過陰森的幽谷,在基督的聖愛內,沒有恐懼。

在兩、三年前,教區著手籌備成立「善別禮儀組」,展開全面及有系統的牧民工作,各組員協助堂區教友家庭安排殯葬事宜。善別的工作使我們記得生命的由來,記得天主,記得感恩。願我們所提供的禮儀服務和彼此代禱,使亡者得到善終的恩典,其家人可與亡者善別,得到安慰。

 

露德聖母堂善別小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