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教修女黎碧潔:

期數
3540
刊登日期
2011.12.23
主曆
主曆 2011 年 12 月 25 日

黎碧潔修女(Fintan Ryan)這個聖誕節後返回家鄉愛爾蘭;也是一九六二年的十二月,她遠渡重洋來到香港,把生活化作禮物,見證天主降生為人的福音。

從事醫院牧靈工作多年的黎修女將返回愛爾蘭退休,回望過去,她最感激醫院病人,稱他們是自己的生命導師外,亦是她生命中的祝福。

聖高隆龐傳教女修會黎修女在香港傳教近五十年,她退休前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擔任榮譽心靈關顧員,服務教區醫院牧民委員會二十年。

「這為我並不是一份工作,我很享受,每位曾遇上的人都是我生命中的祝福。」七十五歲的黎修女最近對本報說:「我會帶著這些祝福回家鄉。」

她憶述最近的深刻經歷說:「醫院中一名小孩在短短五年的生命中患過不同重病,他不能走、不能吃、要用氧氣機呼吸,但卻比每個人都活得快樂,我從未見他哭過。他一生雖短,卻觸動著醫院每一個人的生命,包括醫生及護士。」那小孩出生便遭父母遺棄,但醫院裡每個人都當他是自己的孩子。「他從不捨得於我離開時說『再見』,但在他離世前兩天,他坐直身子,揮手向我道別。」孩子以自己的病,向修女展示出對生命的熱愛及積極。

她又記得在白普理寧養中心陪伴的一位年輕女病人,如何以極大忍耐去面對身體的痛苦。一天,她向修女表示有一全身白衣的女士引領主耶穌到她身邊,自那天起她更安然並欣悅地面對自己的病。「天主最後真的領她平安回家。」 修女說。死亡決不能戰勝心裡平安、有信德的人,修女從她身上深切體會。

黎修女在醫院牧民委員會近期出版的《牧靈文集》中寫道:「探訪癌症病房的兒童時,病童父母伴著深愛的孩子接受長時間治療,他們的勇氣和信心感動了我;我不會忘記他們看著子女呼出最後一口氣時的痛苦表情。我亦珍惜於孩子床邊為他們祈禱的時刻,直至今天,我每次探訪仍感覺到他們與我在一起。」她又寫道:「牧靈經驗讓我體會到,當人患病時,多年前於學校接受天主教道理的種子會開花結果。」

從事醫院牧靈工作前,黎修女曾擔任護士近三十年,她記得最初來港時言語不通。「服務時我們不會傳教,只會陪伴病人,讓他們感覺到我們的臨在。」修女對本報說,一位患肺結核的長者曾問她為何會離開自己家鄉服務他們,當知道是為了耶穌的緣故,便要求她多談關於耶穌的事,最後長者更領洗入教。她說:「他讓我明白,語言在彼此的相處中毫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病人的尊重及臨在。」

黎碧潔修女生於愛爾蘭一個虔誠的公教家庭,每晚家人會一起念玫瑰經。修女四歲起便入讀天主教學校,於高中時首次感受到強烈聖召,要她將福音傳給其他人,剛巧其時有聖高隆龐修女到她的學校講述傳教經驗。完成中學後,修女經過兩年的考慮及祈禱便告訴家人想到中國傳教的意願,之後接受四年護士訓練,取得助產士資格。

修女於一九六二年十二月離開愛爾蘭,經過約三個月的船程才到達香港,最先是服務律敦治醫院。那年代很多中國難民湧港,肺結核擴散,死亡率很高。當病人初得知自己的病時,一般都很難接受,她說會盡量聆聽,與他們傾訴,最後病友都會接納並信任她。在律敦治期間,兩名修女醫生研發出對付肺結核的疫苗,又分毫不收診治費,令肺結核不再是不治之症。

她說,醫院繁忙的工作一度令她無暇去關顧病人及其家人的心靈,她遂於一九九一年回愛爾蘭接受一年的臨床牧靈培訓,次年回港到威爾斯親王醫院開展牧靈工作。當時牧靈部只在很少醫院設有相關服務,牧靈工作者數目亦少;時至今日,委員會已把服務擴展至多間醫院,也不斷增聘人手,招募義工。

她認為,醫院牧靈工作既是聖召,也是使命,有志的人必須全身投入。「病人很精明,他們會感受到你的誠意。」她又感謝眾堂區神父對牧民委員會的支持及接納,以及同工一直與她並肩服務。(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