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香港籌辦大學

刊登日期
2011.12.23

(本報特稿)剛卸任耶穌會總議會高等教育秘書的安東神父(Ron Anton)(圖)指出,耶穌會在香港籌辦的大學將融合本地的教育經驗和強大的海外聯繫。

耶穌會計劃在香港籌建大學,早前安排一眾籌備成員和籌備中的大學領導層來港,會晤耶穌會在港舊生和友好。安東神父留港時接受本報訪問。

安東神父說,這次香港籌辦耶穌會大學,是「由下而上」的決定,而總議會則幫助協調全球耶穌會大學,他說:「耶穌會大學先由香港一批華仁舊生提出,他們與神父商量,然後經耶穌會省議會通過,再轉到總會核准。」

耶穌會目前在香港除了負責兩間中學和一間小學外,亦有開辦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

安東說:「耶穌會在全球目前約有一百八十五間大專或以上程度的院校??所以我們不會主動說要在某地開展一間耶穌會大學。」

他說,在籌備大學一事上,總議會的角色是提供批判意見,「我們在不同地方辦大學,明白怎樣的大學會成功,怎樣的會失敗,當我們接到建議書時,便一起傳閱,例如有人看財政問題,我自己便看教育事宜,一起看有甚麼要留意的。總會長暫准了有關建議,但仍有其他具體的情況要處理,包括申請校址等問題。」

「這就是我們總議會的貢獻——提供意見,我們沒送出資金,也沒提供甚麼人手資源。」他說:「當總議會批准後,我們便把其他耶穌會大學聯繫起來,由它們提供資源,這可以是教授的交流協議,也可以是交換生的計劃。」

因著耶穌會在不同地方的辦學經驗,安神父指出香港的耶穌會大學會是一種全球教育。

「香港本身是個國際城市......即使是教育本地學生,也可以從全球幅度入手。我們希望學生可以跟來自不同地方的教授和同學一起,身處香港,仍能取得不同地區的第一手資料。」對於全球網絡,他說:「籌建中的香港耶穌會大學,經已與全球來自亞洲、美洲和歐洲二十一間大學簽訂合作協議,仍有四、五間大學在商談中。」

對於耶穌會在香港沒有興辦高等教育經驗的論點,安神父說修會投入教育工作,在中學(即兩所華仁中學)培訓出不少社會領袖,投身公共服務以至私營機構,貢獻香港。

他又說,若是海外大學來港興辦新大學,它們可沒本地基礎;若是本地辦學團體興辦新大學,它們則未必有強大的國際聯繫,「我們既是本地團體,也有海外聯繫。」

籌備中的大學暫委校長麥克法蘭神父(M. McFarland)返美國後透過電郵對本報說,大學的文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為學生打好基礎,不管日後投身那個行業都能受用,它亦著重學生的批判思考和德育發展。

安神父九月卸任耶穌會總議會高等教育秘書一職後,便到美國喬治敦大學任顧問,此前十多年在北京從事大學教育工作,包括成立「中國研究北京中心The Beijing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座落北京對外經濟貿大學),協助外國學生於北京認識中國文化,他很欣賞中國學生求學心切、認真學習的態度,直言很享受那段時期,「不捨得離開中國。」



天主教大學背景

天主教團體在香港興辦不少學校,過去教內時有討論應否成立天主教大學。至二OOO年召開教區會議,此一議題再受重視。

目前明愛設有專上學院,學院本學年更開辦首個學士學位課程,為邁向天主教大學踏出重要一步。
 

此前報導見十月十六日公教報 http://kkp.org.hk/node/736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