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區關注民生與貧窮課題
(本報訊)多位神父和執事於最近的聖職人員學習營上,重申教會對建設社會的承擔,他們稱基督徒信仰能幫助社會建構核心價值,以回應目前的分化和貧窮等問題。
學習營一月三至五日假聖神修院舉行,邀請專家探討香港在政治、經濟以及社會服務的現況,讓教區內的神父和終身執事反思教會所面對的挑戰。
席間,教區主教湯漢重申教會關心貧苦的牧民優次。參加者計劃整理學習營的信息,表達教會對本地社會的期望。
夏其龍:協助建構公民社會
一月五日的報告環節上,夏其龍神父稱,教會團體須協助建構公民社會和共同價值。「教會可提供平台幫助公民社會紮根發展。」他說,堂區本身便是個「跨界別」的團體,可建立平台以凝聚不同界別的信徒,讓他們彼此分享,並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信仰價值。
「缺乏共同價值會令社會解體。」夏神父指經濟和社會上的排斥令其他價值沒有生存機會,社會應讓不同價值繁衍,其中教會可推動對人類生命和環境尊重的價值,以及共融的精神。
蔡惠民:教區可加強長遠規劃
蔡惠民神父強調教會群體須推動平信徒參與社會。他說教區在培育方面已有分工,惟可考慮作更長遠的規劃,才能回應深層結構問題。
他說長遠的牧民計劃涉及資源重組與機構間合作:「例如培育青年分析社會現況,培養核心價值,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與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便有合作空間。」他說公教學校可進一步發揮價值培育角色。
關於社會上的貧窮問題,他認為終身執事可進一步發揮其履行愛德工作的本質,加強服務孤寡和窮人。他又表示,帶領青年參與扶貧工作,應回應本地社會的需要。
周偉文:教會強調以人為本
宗座外方傳教會周偉文神父(M. Renzo)稱, 不以人為本的經濟模式所帶來的罪繫於社會結構問題,教會團體須幫助社會推動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
周神父說,教會社會訓導的「互補原則」正正能夠回應當前問題;當局應支持民間機構發揮政府所欠缺的角色,讓明愛等非政府團體有空間建設社會。
湯漢主教指出,表達基督徒關心社會的信仰不只是教會領袖的責任,教會成員也須參與。他強調教會應透過堂區、教育和社會服務三方面關懷社會。
對於在社會推動正面價值,他期望信徒身體力行關懷老弱,不單從公教價值出發,也從香港人自身的中國文化加以推廣。
研習《社會訓導彙編》
問答環節上,閻德龍神父建議教會團體可善用新出版的《社會訓導彙編》作為培育資源,牧者亦應在慕道培育和牧民工作上多帶出社會訓導。
陳志明副主教稱,教會倡議的「家庭工資」回應了工人處境,教會團體亦應繼續主動從信仰原則關懷生命和環境等課題,貢獻公民社會。他強調,學習營探討關懷社會的課題,呼應了二OOO年召開的教區會議的成果。
正委會主席鍾炳霖稱,政治和經濟環境若有不公義現象,如經濟壟斷,亦會影響到社會服務,三者彼此相扣。他期望教會團體為青年提供更多培育資源,以推動他們參與社會。
籌備是次活動的楊鳴章副主教總結稱,神父可在牧養信徒時多強調關心貧苦的信息;堂區方面,可透過關社組實踐這使命。(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