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年專訪】信徒顏麗娜以舞蹈

期數
3543
刊登日期
2012.01.13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1 月 15 日

「能以舞蹈福傳,在舞台上表達我的信仰,我感到快樂。」十五年來以教授舞蹈推動福傳的信徒顏麗娜認為,舞蹈是她與主親近的工具。

與舞蹈結緣,甚至以此奉獻給上主,這株小小的幼苗原來在顏麗娜幼時已開始萌發,「昔日隨家人參與彌撒,看到聖堂中央的長廊,便會想:若能在聖堂跳舞便好。」她形容那時只是隨便想想,沒想過能以此福傳。

生於公教家庭的顏麗娜,兒時體弱多病,中四那年,姊姊邀請她一起跳舞當做運動,自此發掘了她這方面的天分,並在北京舞蹈學院跟隨資深舞蹈老師學藝。

顏在女兒出生後辭掉工作,專心照顧家庭,但她對跳舞仍然充滿熱誠,其後她到女兒就讀的學校做義工,機緣下更在校內教導學生跳中國舞。

一九九六年,她得到神父邀請,協助玫瑰堂教導及編排舞劇,演出後與幾名信徒組成「天主教玫瑰福傳舞蹈團」,並於二OO三年成為善會,以舞蹈頌主及福傳,至O六年離開。

「原來中國舞也可以表達信仰,我不時為團體編宗教舞蹈,透過舞姿,展示對天主的讚美。其實我最想的是,非信徒能藉此認識天主。」

基於這份信念,顏麗娜遂於二OOO年成立非牟利團體「樂舞坊」,專門培育對舞蹈感興趣的青年,以及為公教學校編排禮舞等。

現時,顏麗娜為不少公教學校於聖母月、校慶、開學禮儀等,安排學生演出禮儀舞,「大部份學生為非信徒,我會提醒他們禮儀舞並非表演,要以祈禱的心去演繹,就像與主及聖母傾談一樣。」她很高興看到學生從舞蹈認識天主,拉近與主的關係。

她續說:「禮儀舞是讚美天主的其中一個方式,內心情懷很重要,動作方面不可太造作,要自然地表達。」她解釋,禮儀舞的動作各有不同意義,例如合手、俯首代表祈禱;張開雙手、仰望表示迎接基督。

談及本港的宗教舞劇,顏麗娜認為發展較為薄弱,「就如聖誕節,本是慶祝耶穌降生救贖世人,但大多數人只認識如《胡桃夾子》等著名舞劇,少有談及宗教題材。」她指出,舞劇以舞姿表達內容,讓觀眾有較大的想像空間,若能將信仰融入,相信能夠把天主的信息帶給觀眾。

剛過去的聖誕節,她帶領逾二百名舞蹈員及天主教學校的學生,於理工大學表演宗教舞劇,演繹以中國為背景的聖誕故事;慈幼會來華一百周年的晚會上,顏為六百多位學生編排大型舞劇,闡述慈幼會士來華的貢獻,之後部份學生因而發掘出自己對跳舞的興趣,繼續參與舞蹈福傳。

顏麗娜明白要長遠發展舞蹈福傳並不容易,但她仍期望藉著教授中國舞,令學生認識天主的愛。

《主慈頌》是顏麗娜最愛的歌詠:「祂未曾應許天常蔚藍,祂未曾應允花兒常開,祂卻恩許祂的慈愛常在......」她說:「主在我困難時給予鼓勵,把一切交給祂。推廣福傳舞蹈會有許多挫折,但主教我如何度過及繼續下去,人生並非事事順境,有主與我一起已感幸福,不用計較成果。」(高)
 

 

更正:
本報一月十五日第七版「信徒顏麗娜專以舞蹈   向非信徒舞出主愛」一文,查作者不曾入讀北京舞蹈學院,而是跟隨該學院老師學藝。 特此更正及致歉。——編者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