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遊戲輔導
兒童常常會透過遊戲的過程及玩具的選擇,來呈現自己心中最在意的事情及感受。與成年人一樣,兒童都會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或困擾,因此「遊戲輔導」就讓孩子在一個被接納、被尊重及安全的環境下,藉著遊戲及玩具,表達出他們心靈世界中最真實的自己;並且在輔導員的非指導性的陪伴下,發展出積極和正向的能力,來面對真實世界的生活。
本服務於二OO五年開始已展開以「兒童為本」遊戲輔導服務,主要是為一些情緒表達有困難或缺乏自信的兒童,提供一套以玩具作為輔導媒介的輔導方法。
在我們的服務經驗所得,父母在輔導過程中的參與,其實起了相當重大的作用。若父母能在家中與自己的子女一起進行遊戲活動單元,子女得到父母關懷、專注及同理了解,再加上父母一致的管教態度,這就是最好不過的輔導模式。「親子遊戲輔導」家長工作坊,也是在這個基礎下衍生出來。
明白兒童行為背後的需要及困難,是「親子遊戲輔導」工作坊的重點。人的行為有如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部份(行為)只佔約十分一,而深藏的底層(情緒及需要)正是家長們須要探討、明白、了解及接納的地方。舉一個例子說:伊索寓言的狼來了故事,目的是教導小孩子不要說謊,但可惜的劇情似乎沒有探討過牧羊孩子內心的寂寞、不安及焦慮,以致他要做出這些「不恰當」或「引人注意」的行為,來換取一份心底裡的安全感。
同樣地,經常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敗(尤其在學業上)的孩子,在遊戲中往往會不經意地表現出來。曾經在一個家長工作坊中播放一套影片,片中的孩子不斷努力地要把飛標擲向紅心,就算已是筋疲力竭,雙腳跪下,也要盡最後一分力擲中紅心。家長卻不明白孩子的用心,只知道女兒因學障問題,而須平日多加練習,甚至經常指責孩子未能專心學習及情緒起伏等。家長從影片中對孩子的問題得到了一份新的詮釋及理解,再加上組員間的分享支持,開始慢慢欣賞孩子背後好的動機,女兒亦能在包容接納下,逐步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數節的「親子遊戲輔導」工作坊,使父母逐漸明白到事出必有因,先去接納孩子的需要,再加以一致的管教態度,往往就能事半功倍。當然,這個經歷並不容易,當中須要一個互信安全的氣氛環境;同時工作人員也不時要將遊戲輔導技巧,連繫到日常生活,以至處理父母間的感情關係以及他們的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到今天他們的想法。
父母參與遊戲輔導,過程中可了解孩子透過遊戲,表達出原本不敢對父母表達的想法、需要及感受;同時,這份對孩子的專注,更能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更強的情感關係。我們深信,父母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對孩子的影響力遠比一位輔導工作員,來得既深且遠,冀盼這份關愛和信念能傳遍每一個家庭。
-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