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裡的天主堂:元朗金錢圍聖母七苦小堂(二)

期數
3544
刊登日期
2012.01.20
作者
鄭運宏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1 月 22 日

搬村初期,村民生活艱苦及難以找工作,所以家父及少數村民仍需要在每天步行數小時,由荃錦古道經川龍來回城門圍舊地耕種,收成後再擔往現在的荃灣川龍街附近擺賣。

大部分部村民則找散工幹活,或經「賣豬仔」到南洋工作,而少數游手好閒的村民以不正當的方式來揮霍和玩樂過日,不但花掉了搬村的賠款和積蓄,還把公家的錢也虧空了,欠下承建商的建屋費,使本族的祠堂和部分村民的村屋也被扣押起來。

區鴻慈神父在一九三二年已開始向本村父老傳教,而區神父還答應村民,先由教會出錢為村民向承建商贖回祠堂及部份屋契,轉作抵押予教會,允許日後有錢時可以贖回。再加上村民貧窮,教會不時有物品接濟村民,令生活較為好過。而部分村民也願意接受天主教的傳教,開始參加慕道。根據元朗天主堂的早期領洗紀錄,本村最早領洗的村民是鄭林(一九三四年領洗)及鄭金帶(一九三五領洗)。


一九三五年端午節 金錢圍全村奉教

年少時家父曾對我說,全村是在端午節當天領洗,而元朗天主堂的舊領洗紀錄簿上也紀錄在一九三五年六月五日端午節當天,本村約有八十七名村民集體領洗,本人也存有家父當年的領洗紀錄證明(主禮者︰SAC. MONS. VALTORTA),自始全村改信天主教。教會並將祠堂改建為小教堂,祠堂屋簷上刻上「天主堂」三個字,並將祠堂的天井蓋封,在屋頂上還豎立一尊石十字架,直至今天已超過七十六年歷史了,可說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歷史紀錄。

由於當時的村民不敢棄掉祖先神主牌,最後要由區神父親手把本村鄭氏歷代祖先的神主牌掉落村前的錦田河中,村民的家中至今仍沒有擺放神主牌了。值得高興的,現在本村還居住著有五男兩女的長輩是在當年領洗的村民,而領洗超過六十年的村民也有二十人,真是感謝天主。

隨著石崗軍營的建成和社會經濟的好轉,增加了村民的就業機會,生活稍為改善,村民也能從教會贖回自己的屋契,他們更合資贖回祠堂,只剩下一戶早年已遷往九龍居住的村民決定不贖回祖屋,物業擁有權到現在還是屬於教區。

約在一九八O年代末,教會才把該村屋訂名為「鴻慈堂」以紀念區鴻慈神父的傳教功績,可惜房屋長期荒廢及有倒塌的危險。(村中父老兄弟都希望能從教會中回購此祖業,作為村民的活動中心。

我在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四日(出生後一星期),由曾子光神父付洗。在兒時村民都很熱心信奉天主教,平日向人問好或道別時都互說「天主保佑」(客家話),神父見到村民也互說天主保佑。

村民除在主日一齊參加彌撒外,每天晚上約八時許,當村中學校的鐘響起後,村中大小都會自行齊集祠堂(小聖堂)裡,由我的堂姑姐鄭帶娣女士和陳桂英傳教人(村人習慣稱她陳姑)帶領念經,先念天主經、聖三光榮經和聖母經等經文後,便開始拿起念珠來念玫瑰經,大約四十五分鐘左右才結束,村民便各自回家休息。

(待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