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自由與必然
期數
3545
刊登日期
2012.01.27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1 月 29 日
人自出娘胎,如何活,每行一步其實都可有三百六十度的選擇。但人每一步能選擇的方向都有限。我們一生下來便會接受某種文化塑造,法律和輿論壓力令我們只能按約定俗成的規矩行事,教育和教養令我們都有某種追尋。萊布尼茲說,如果磁石有意識,它會認為它選擇所指的方向是任意的;黑格爾卻說,如果磁石有意識,它會認為指向北方是自己唯一能選擇的方向。好些上兩個世紀的理性主義者認為後者比前者見解深刻。但其實,若抽掉了自由抉擇的前提,人選擇某個方向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便可為任何真理霸主的洗腦辯護。世上不存在不容人置疑的「真理」,沒有自由選擇的選擇決不是真選擇。有賊心無賊膽的人乍看也算一等良民,但若有機會做壞事而不受懲罰,此等人必做無疑。活在這花花世界,誰不能使壞?好人不使壞,非不能為,是不為也,有充分的條件去無良而還守身如玉的人才算真君子。法律可約束人卑下的欲望,但只有文化素養和信仰才令人有所為有所不為。傳統之所以能支撐著文化承傳,只因為它是人生最智慧的選擇。因此,它不可能是沉悶的,而是活生生的;不是強加於人的,而是讓人樂於接受的。若我們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沒有這樣的底氣和體會,傳統必成悶絕人寰的說教,或人云亦云的口耳之學。
沒有人天生是完人,也沒有人生下來便懂得如何教養小孩。但教育者首先便得接受教育。若家長和教育者不知博雅為何物,落在他們手裡的孩子不是在乾巴巴的教條規範之下戰戰兢兢地長大,便是一早就放任自流。許多家長會給孩子選擇奶粉,選擇名校,卻不懂得如何從兒女的特性和趣味出發,幫助小孩在人生路上尋找最好的選擇。沒有父母不想自家的孩子學好。但甚麼才叫「好」就可圈可點。一個小生命來到這世上,若碰上這麼樣的家長,能給他自由,卻又教會他因著祖輩積累下來的聰明才智選對自家該走的路,那是多麼有福!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