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與甘蜜】冷漠與孤立

期數
3547
刊登日期
2012.02.10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2 月 12 日

幼稚園的小孩們正在張燈結綵、共同設計新年擺設,準備慶新春之際,忽然其中一位同學鬧起情緒來,把別人的勞作都撕扯下來,頓時哭聲四起,混亂一片。老師連忙把鬧事的小朋友帶至一邊,好讓別的同學能安靜下來,繼續他們的工程。隔了一段時間,鬧事的孩子大概感到靜極無聊,對老師說要回到同學裡去,重新投入大夥兒的設計活動。可能前一陣子曾經參觀過海洋公園、欣賞過海鯊的表演吧,老師問他:「若那海鯊不聽訓練員的話、瘋狂地追咬人,大家是否要把海鯊關起來教導,免得牠傷害人?」孩子說:「鯊魚咬人是自然的事,可能是訓練員做錯了,或者看的人太嘈,應接受教導的是訓練員和觀眾,而不是鯊魚。」老師不禁莞爾。

就像肺癆、霍亂、沙示等病,我們沒法將它們全然滅絕,痲瘋病也是,據說它偃旗息鼓一段時期後,最近又在中國西南邊陲一些窮困鄉郊肆虐起來。就像愛滋,痲瘋病的可怕並不止於病的本身,更在於它使患者深受歧視,為世所棄。痲瘋病患者最大的渴求,就是能重回鄙棄他的群體中,重新參與生命的成長,分受人們生活中的各種喜、怒、哀、樂。

有一個痲瘋病人,他沒有遵守梅瑟的法令,按照常規的穿撕破的衣服、獨居在營外曠野、遮蓋著口唇、提醒一切遇到他的人他是不潔的,卻大膽地來到耶穌跟前,求耶穌潔淨他。同樣,耶穌的回應也真匪夷所思。祂原本不須做任何事,或極其量最多說一句:「我願意」,那痲瘋病人便可痊愈,但祂卻伸手撫摸他。祂既行了奇跡,卻又禁止病人對人提及此事。祂既禁止人提及此事,卻又叫痲瘋病人前往讓司祭檢驗他,然後奉獻梅瑟所規定的獻禮,向人證明他潔淨了。其中滿是吊詭,尤其今日《馬爾谷福音》的最末一句話:「以致耶穌不能再公開進城,只好留在外邊荒野的地方,」更使人回味無窮。

一切旨在說明:當我們為人所排斥、鄙視,為世所棄絕、忘懷時,主仍然看重我們,甘願成為我們罪人中的一個。祂撫摸著我們的創傷,且把罪攬上身,願為我們捐軀,最後甚至死於最卑賤、最為人棄絕的十字苦刑。祂潔淨了我們,而且取代了罪人應處的位置。痲瘋病人進了城、回到了團體的生活,祂卻只好留在被人擯棄的荒野。

祂的恩寵與大愛,儘管遠遠超越一切法律與規範,但祂卻沒有撕裂團體,最終仍指向並建設團體的合一,祂叫那人去見司祭並奉獻祭禮。聖奧思定的神學、聖本篤的隱修、聖道明的宣講、聖方濟的赤貧、聖依納爵的神操,沒有一樣不是為了建樹教會,而且要求我們體認教會合一的重要,空虛自己、與主與人修和好。

能這樣理解,我們或許就會更明白今天《格林多前書》所說的,並不止於祭肉的問題,而是做人不能笑罵由人,我自為之。我們必須反省在自己的生活中,有甚麼應改善的地方,卻一貫的予以否認或置諸不理?是否說一句:「我就是這樣的,你不喜歡的話就別過來好了!」又或者:「主,一切祢都明白,祢知道我的軟弱與不足……」然後就當作尚方寶劍,所向披靡?我們是否只願做著分內的事,而且是容易做的事,除此之外,再也不肯多踏前一步,所謂「加多兩錢肉緊」?主撫摸了那痲瘋病人,祂也同樣地在觸動我們,渴求我們在領受了祂的恩寵後,不要只視作一份個人的神恩。耶穌對那痲瘋病人所作的,並非只為求他外在的潔淨。祂希望看到的是一個人內心的痊愈和皈依,能重新投入團體,而非只是對一位行奇跡者的稱頌。我們從主那裡獲得了如許的恩寵後,是怎樣的處世行事、待人接物的?至今有了多少改變和建樹?痲瘋或愛滋病自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們的冷漠,自我孤立,也孤立了別人。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