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與甘蜜】共同承擔

期數
3548
刊登日期
2012.02.17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2 月 19 日

「六尺巷」的所在地及其有關詩歌的作者眾說紛紜,但它深得民心、流傳甚廣卻不容否認。「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兩戶人家為建庭院而爭地,找京中顯要來代為出頭,結果得到啟導而互讓互諒,促成一條有益鄰里往來的「六尺巷」。

教宗本篤十六在他的通諭《在真理中實踐愛德》中提到:「我們若細察包括物質上的和其他形式的貧窮,都是因被孤立、沒有被愛或去愛所致。貧窮往往是由於人拒絕了天主的愛,由於人基本和可悲地傾向自我封閉,或妄自尊大,又或妄自菲薄。」(53節)能包容一點而非咄咄逼人,肯寬恕而非斤斤計較,奇跡往往由此而生。

今日《馬爾谷福音》記述了一件也可能會、但最後並沒有,涉及產業的奇跡,耶穌治癒了一位癱子。事情的成就首先在於朋友們肯共同承擔,不因人多擠擁而放棄把病人送到耶穌跟前,卻把他抬上屋頂,拆開了人家的樓房,讓他與主相遇。不遑多讓的當然是屋主的慷慨(是伯多祿或另一位門徒的屋嗎?)也是一種承擔——竟然容許別人在他頭上動土。相對而言,那幾位經師就顯得封閉、計較和妄自尊大。癱子獲得了自由,經師們卻自囿於桎梏;有病的得到了痊癒,權威的反倒癱瘓了心靈。

靈性機能的障礙往往會加重人生活的擔子;生活中的困難雖然未必全由神修問題引發,但心靈的癱瘓肯定會削弱人面對和解決困難的能力。根據《馬爾谷》的記載,這是耶穌首次在奇跡中提及罪過的赦免,顯然是因為祂看到了人靈的實況。主不只是一個行奇跡的人,祂更渴望的是我們能脫免罪惡的?絆,重獲天主子女的尊嚴。所以祂說:「起來,拿你的床回家去吧!」

除了天主外,誰有權代祂為我們解除?絆或為我們說項?誰夠資格要上主寬恕?還有誰比天主大?因此,《依撒意亞先知》記述了天主的話:「你的罪惡成了我的負擔,你的過犯煩擾了我。是我,是我自己,為了我自己的緣故,免除了你的過犯,不再記起你的罪惡。」是我們各自追逐各自的世界,可悲地妄自尊大,才會招致這恍如以色列民流徙充軍的惡果,因此也必須在我們願意體諒包容、共同承擔時,我們才能夠彰顯出那臨在我們中間的主。是共融的愛、是臨在我們當中的力量寬恕了我們。主說:「你們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你們內。正如枝條若不留在葡萄樹上,憑自己不能結實;你們若不住在我內,也一無所能。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條;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多的果實,因為離了我,你們甚麼也不能做。」(若十五4—5)我們必須記著今天第二篇讀經《格林多人後書》的教訓:「耶穌基督並不是『是』而又『非』,在祂內只有『是』,因為天主的一切恩許,在祂內都成了『是』,為此也藉著祂,我們才回應「阿們」,使光榮藉我們歸於天主。」

二月十八日(昨日)在羅馬,教宗本篤把樞機的鮮紅禮帽放在湯漢主教頭上,他是連續第三位香港教區主教獲冊封為樞機。

這當然是樞機個人的榮耀,但也更是他代表著香港教區全體天主子民所接受的榮耀,榮耀背後同時承擔著共融合一的使命,作為中國版圖內的一個教區,作為中國公民的天主兒女,不單是主教,我們大家都該與基督在世的代表,團結在他的牧養下。離開了他,我們便成了裂教、政治的工具。是合一而非分裂;要起來回家去,而不要癱瘓在原處,孤立和計算。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