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年專訪】吳日華服務禮委二十載
教區禮儀委員會活動統籌吳日華,於剛過去的十二月獲教區頒發(二十年)長期服務獎。他說樂於透過禮儀培育,幫助候洗者和信徒在信仰中成長。
吳日華一九九一年加入禮儀委員會擔任活動統籌,他認為領洗是讓信徒開展「第二段生命」,因此須要透過培育工作,幫助他們走好往後的信仰路。
他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對本報說,教區同工透過不同崗位見證信仰,他說禮儀服務幫助信徒參與天主降生成人的奧跡。他認為「禮儀應有和諧的味道」,讓人感受到天主偕同世人一起。
禮儀委員會的工作大致涵蓋教區禮儀、本地培育、對外交流培育,以及出版禮儀書四個範疇,吳日華主要協助統籌培育工作。他本身亦是油塘聖雅各伯堂慕道班導師。
談到服務教會的經過,吳日華指昔日神父先知先覺地推動「教友職務」,促使他投身牧民工作:先服務堂區,然後再到禮委會。「我們都是教會的一分子。教會有其需要,教友也有其角色,不應過於被動,應有服務意識。」他說。
吳日華在紅磡聖母堂成長,並受惠於該堂區聖母聖心會神父的培育,透過梵二大公會議文獻認識平信徒的使命,他說:「梵二結束不久後,神父就讓我們以小組形式研讀文獻。」
七十年代,聖母聖心會傳教士推動牧民工作並培養人才,吳日華於一九七六年獲他們保送到台灣修讀牧民工作課程,七八年回港後在聖雅各伯堂擔任牧民工作者,至一九八九年離任。
他說自己應該是香港首批的堂區牧民工作者,事實上,以往堂區一般只配合傳道員傳教,未有目前所聘請的牧民工作者。「那時沒有『前人』經驗可以參考,堂區主任司鐸田恆利神父(H. Stultiens)給予我們空間發揮,每件事都能有商有量。」他跟另兩位牧民工作者亦與「傳道員互勵會」交流,彼此分享和支持。
一九八九年,吳日華希望趁四十歲壯年之際到教會外闖一闖,認清社會面貌。「試過才知道,在教會工作跟在世俗社會工作截然不同。」他說世俗社會有很多挑戰和陷阱要逾越:「我開了一間士多,有時要應付『江湖中人』......有些批發商很殷勤,背後卻只是為了盡快賣出滯銷貨,我經游說下買了大批某牌子的飲品,結果滯銷。士多最後賠本結束,就當作上了一次很寶貴的課。」他說這份社會經驗讓他服務教會時,更能夠把事情處理得更穩妥。
他說九一年加入禮委會時,連他在內只有兩位職員,如今禮委會成長了不少,也開展不少新工作,包括非常務送聖體員的培育:基礎培育及周年大會;二OO一年起推出候洗者聚會,後來參與人數愈來愈多,更要分兩場舉行;去年起更舉辦代父母聚會,肯定他們的培育角色。「新教友若缺乏培育,或許兩年他們就離開教會。」他說。
談到近年工作,吳日華稱愈來愈多教友領洗,教友培育需求亦愈來愈殷切。每年禮委會為候洗者舉辦培育活動,幫助他們迎接領洗後的教會生活,他說:「活動需求大,可惜四旬期『太短』,扣除考核禮等重要時間,可以提供培育的日子其實不多。」他說每年有數千人領洗,但不是每位都會參與培育活動,期望能夠鼓勵更多人為領洗作更好準備。
他指培育工作者舉辦每個活動,背後都花盡心思,務求令參加者在信仰上獲益。他說統籌候洗者聚會的地點也很講究,在禮委會推廣浸洗的前提下,舉辦活動的聖堂最好要有浸洗池,也要交通方便。
吳日華說,他三年後就六十歲,到時要面對退休,他期望做好「交棒」工作:「沒有對接任人有特定期望,他/她會有自己的想法。我只希望做好目前的崗位。」(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