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新片《溫故1942》

期數
3548
刊登日期
2012.02.17
作者
波浪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2 月 19 日

龍年的春節剛過,適逢南杜壁天主堂的主保聖保祿宗徒歸化瞻禮(一月廿五日)的次日,中國大陸著名導演馮小剛偕其劇組成員一行,開始在該教堂拍攝電影《溫故1942》有關片段。

這十一天期間,也使得這座位於山西省霍州市陶唐峪鄉南杜壁村的百年教堂,吸引了眾多回鄉探親者的眼球,成為當地注目的焦點。

電影改編自劉震雲的同名小說,講述一九四二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河南省大旱導致民眾大逃荒,最終餓死三百萬人的故事。在教堂中的劇情,主要反映當時的外籍神父救濟窮人,其慈善行動展示了教會對社會大眾的關愛。

南杜壁天主堂屬洪洞(臨汾)教區。據當地教友介紹,聖堂東臨霍山,西迎汾河,肅穆巍峨,氣勢宏偉。兩座鐘樓直插雲霄,周圍數十里舉目可望。頂層安裝一面銅鐘,現因被一間高中所佔用,而改用鐵鐘,方圓一帶遠近可聞。

他們說,這座逾百年歷史的哥德式教堂,連同附屬建築佔地面積約十點四畝(近七千平方米)。教堂在整個院落的西邊,堂院開有西門和北門,從北門進入則是閣殿,分別交錯在教堂正殿的右側和後側,因年久失修,閣殿已陳舊褪色。

院內顯得特別淒涼,穿過講經殿的天橋,是解放前收養孤兒的場所,被稱為「保赤會」,有窯洞廿二孔。整個院落無論從規劃設計還是藝術價值,在晉南的天主教堂中都堪稱一絕。

南杜壁天主堂始建於一九OO年(清光緒廿六年,另一說是一八八四年),當時由英國工程師設計,外籍神父募集資金建造,耗資白銀二萬兩,五年後竣工,奉聖保祿宗徒為主保。當時歸屬潞安教區,一九三二年後為洪洞教區所轄。

據村裡老人回憶及史料記載,當時一位神父到這裡傳教,看到村民運水困難,往往要到十幾里以外的河溝去挑,於是他為村裡修建水池,並從霍山修渠引水,為該村解決了一大難題。從此天主教信仰就在這塊土地上紮根。

不知馮導演為何選擇了這座鄉下教堂為其劇景,可能是因為電影所反映的主題與苦難有關吧。在國內,偶爾也會聽到某座教堂被導演選中取景。當年難民所經歷的痛苦,更折射出教堂——人類靈魂的昇華處,所肩負的歷史重任。

這座鄉村教堂所經歷的滄桑變化,印證了這段風雲歷史。在這座教堂裡,人們在痛苦中仰望上蒼,冥冥中呼求造物主,讓自己的生命得以保全。許多村民成為這次電影中的群眾演員,也從不同程度認識了教會面向社會的愛德服務,關愛弱小貧病者,為邊緣群體支撐一片希望的藍天。

祈願這座百年老教堂——人們心靈的殿堂,在不久的將來,因眾多善心人士的捐助得以修繕,永遠成為人民體驗上主臨在的神聖場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