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為何當代人怕委身
今日香港是一個傳媒主導的世界,每當電視劇大結局的晚上,街上的行人也相對地減少了。那些肥皂劇真是如此吸引嗎?另一方面,電影發放出來的意識形態又是否合適?我曾經閱讀了一篇影評,那是對一套電影所提倡的婚前試愛作出評論。我從中體會到今日人對婚姻的價值及態度,為甚麼當代人怕委身?
如果你視婚姻為一種束縛,你會怕結?。但如果你視婚姻為男女相方互托終身的盟約,那便是幸福及生命的滿全。「無論環境順逆、疾病健康,我將永遠愛慕、尊重你,終身不渝…」這是一份多麼美好的承諾:由於男女的相愛,從而互托終身。受著今日思潮的影響,人大多選擇「合則來、不合則去」的態度面對婚姻,因而離婚率偏高,男女相愛也選擇同居或試婚。但這種生活態度為相方也沒有保障,彼此所付出的愛心與關懷亦不能讓對方成長,愛變成跌入了一個黑暗的深淵。
「你們應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若十五12)這是主耶穌的教訓,也成為基督徒生活的守則。因此,男女的相愛也是建基於同一的基礎上。因為愛並非在相同點上找認同,相反愛是一份補充、一份圓滿。這份愛源自天主聖三的內在生命:天主是愛,這份愛是無條件、無保留、永不挽回的。然而天主的愛是需要分享的,因此那位堪當接受天主愛的對象必然是天主自己,那就是永恆的天主聖言。聖言經歷了天主的愛後,這份被愛的經驗,促使祂作出回應,就是無條件地、無保留地、永不挽回地,將愛歸還給天父。天主從這互愛的動力中創造了天地萬物及人類。同時,上主更與人訂立盟約,讓人類分享祂的美善及慈愛。婚姻就是這份愛情盟約的實現。夫婦在彼此相愛的見證下孕育下一代,新生命是夫婦愛的結晶。因此,「主所結合的,人不能拆散」(瑪十九6)。既然天主這樣愛了我們,我們便應在生活中實現祂的愛。當一對夫婦願意透過婚姻一起生活時,他們便應將天主作為他們家庭生活的主,讓天主的愛透過他們互相補足的互愛中,充分地表現出來。既然愛能使被愛的生命改變,因此,若我們將天主的愛放在生命的中心時,主的愛便能醫治我們心靈的傷痛。這份傷痛是由於過分的自我滿足而來的,透過被天主所愛的經驗,祂的愛除了能治療傷痛外,還能成為我們走出自私,願意為他人犧牲的動力。愛便成為了一份祝福。
因此,委身便是「互愛」的結果,它不是一份責任,也不是一項條件,而是人由於愛所產生的動力,使互愛的相方能從中得以學習及成長,使生命得到改變及皈依。
- 本欄作者:伍維烈、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黃潄芳、黃鳳儀、譚錦榮和耶穌小姊妹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