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怪獸

期數
3549
刊登日期
2012.02.24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2 月 26 日

許多書愛把培根和笛卡兒在思想界崛起的十六、七世紀看作理性時代的肇始。近代文明的基點則建立在這麼一個信念上:人都有理性,只要我們依憑理性,便可把世界弄得較合理。但何謂合理呢?有一千個自以為真理在手者便有一千種理念。而所謂「理性時代」的歷史總是指向這麼一個殘酷的事實:理性走到盡頭便成了反理性。而每次構成大風潮和大動盪的原始動因,其實並非理性,而是絕大多數人,包括搧風點火的弄潮兒,在理念背後的盲動。這盲動在大多數人是為私慾、意氣和偏見,在學者中便常是要命的天真。用理性包裝的非理性盲動若演化為集體行為,公器就常被大多數人同意解除束縛,短期內必發展成不受操控的怪獸,足以吞噬一切。例如納粹在理念上本來就不堪一駁,在德國一戰後的環境裡,起初也不得民心,但隨著亂局加深,蘇俄及其扈從的左翼盲動愈演愈烈,素以理性稱著的德國人都因恐懼而寧可選擇右傾,極右的希特勒才得以在民意中坐大進入國會,得勢不饒人,最後才得以利用國族狂熱把德國變成一部瘋狂的戰爭機器。又例如在近代,金融業本是商品經濟不可或缺的一環,在美國,自列根時代開始便逐漸解除其運作的嚴格監管,結果演化成世界性的金融霸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金融海嘯便拜這解除束縛的怪獸所賜。以許諾結束這局面而登場的奧巴馬政府騎在這匹瘋馬上運作,除了重蹈前任覆轍,還能期望它做點甚麼?

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社會科學和任何學問一樣,隨著理性時代的學術積累,都變成了一般人難以置喙的專業。我們任何進步都有賴其長進,但任何社會運作的動向背後都有一大群學者在理念上撐腰,這反過來恰好說明,理性一落入具體的現實,常為非理性的社會性盲動提供振振有詞的根據。西方電影常說這麼一些科幻故事:高科技產品有朝一日脫離了人的掌控居然會有獨立的意志和人格,反過來主宰人類命運,那不過源自愈來愈多的理性悲劇令世人不免萌生的焦慮。


《創世紀》說人是吃了智慧樹的果子才被逐出樂園的。智慧讓我們能接近神,但人一自我解除約制,妄想讓自家有限的智慧像神般掌控一切,便得自食惡果。天真的理性主義者可以不信任何宗教,但若違背這人類最古老的經驗總結,想走出這自我詛咒的怪圈,難矣。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