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自在】華麗消費──背後的醒悟

期數
3549
刊登日期
2012.02.24
作者
鄺國全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2 月 26 日

「消費文化」──為現代人來說,實在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份,每天由睜開雙眼開始,消費意識已充斥在我們的腦海裏,買早餐、買報紙、買雜誌……林林總總的物品,無論必要的,不需要的,都成了今天香港人日常消費生活的習慣,政府也把市民的消費力,作為國民生產總值的指標。

剛過去的聖誕節、農曆新年,市面一片暢旺,不少市民表示因去年特區政府派六千元,成為他們可以盡情消費的緣由,大袋細袋,甚或不知是否有用,只要合眼緣就買下來了,這種消費模式,究竟顯示出人們對物質享樂的態度是怎麼樣?當然,這並不表示舉凡消費就是不當,但大家在購買物品時,又有否仔細三思而行?筆者希望大家可嘗試從不同角度來反思這個問題。

時下有不少說法,認為經濟的起動,全賴市民大眾的購買能力,只要每個人都能願意消費,社會經濟就會有所推動和發展,市面就會一片繁榮的景象。然而,我們有否細想,是誰透過鼓吹消費意慾,藉不同形式的優惠,又或可獲甚麼贈品,引發大家瘋狂地購物,這就是利用了人的貪念所致。

如魔鬼引誘耶穌時一樣,以一幅幅華麗的景象來誘惑我們,使我們很容易墮入不斷貪慾的陷阱。當魔鬼試探耶穌對世物的貪戀程度,是否能令祂背棄天主父。耶穌卻直言拒絕,並指出「唯獨事奉上主。」(瑪四10)我們又有否學習耶穌這份堅持,願意放棄世俗中不必要的物質享受,而專注靈性上的進益。

現時另一種普遍情況,不少舊有的消費店舖,已被大財團所侵佔和壟斷,大型的超級市場、林林種種的連鎖店、不同形式的商場,已令很多小商販因而被扼殺,他們的生活受着極大的打擊,原來繁華的背後,很多人卻正承受著壟斷的經濟制度所帶來的痛苦。可能有人會這樣說:無法啦,大勢所趨。正如教宗保祿六世在《民族發展》通諭所示:人類社會患著嚴重的病症,其病因不單在乎資源缺乏或有人壟斷,卻特別在乎人與人及民族之間缺乏友愛。(#民66)只要我們願意改變自己的消費和生活模式,改變壟斷經濟制度,多點關顧這些已被排斥的小商戶,在可能的情況下,仍然「幫襯」這些小商戶,這不但令這些弱小的弟兄姊妹得到應有的生活改善,也是基督徒實踐愛德的表現。(瑪廿五40)

今天彌撒開始的集禱經,已向我們發出一個非常清晰的訊息:全能的天主,我們懇求你,固守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常常思念合理的事,所言所行,都能遵照你的旨意。那麼,究竟我們每天生活,是否真的思念合理的事,抑或只順從自己的慾望而行呢?剛過去的「聖灰瞻禮」,正好提醒我們四旬期開始,正是我們重新皈依的時刻,「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谷一15)不再任由自己的肉慾來支配?我們,而按基督的訓誨而行,實踐基督徒愛人如己的使命。

 

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供稿/www.hkccla.org.hk

作者為勞工事務委員會政策組召集人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