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愛德服務
「跟你說過多少遍,好管閒事的後果就是理虧。幫人,幫人,最終還不是吃啞巴虧?現在誰會幫你?」
一位七歲的小孩子在學校主動協助班長拿作業,由於個子小,作業又重,一不小心,把所有作業翻倒在樓梯,更弄傷了自己的手。父親得悉後怒氣沖沖,直斥孩子笨。自此以後,小孩變得冷漠無情,對周遭發生的一切事都視若無睹。
「各家自掃門前雪」是一種植根香港社會的人生態度。近年香港推行教育改革,倡導打破人際隔膜,重建社交聯繫(Social Bonding)。教育局要求學校在新高中課程中加入一項名為「義工服務」的單元。學生在他們的學習歷程檔案中可列明他們的服務經驗,作為他們日後升學擇業的履歷。
顧名思義,義工服務是不獲薪酬,亦實踐了耶穌的教導:「你們該愛你們的近人如你自己。」他們能夠走出自我,發現他人的需要,從自私的劣根性開始學會與人分享,關心他人。
課程構思可塑性甚高,可惜並非所有學生也抱持這種心態去服務社會上有需要的人。部份青年只關注如何計算服務時數,有些更在服務時辱罵、奚落受服務對象,令他們非常難堪。假若義工服務成為有量無質的行動,整個人類社會將會變成甚麼模樣?
其實,服務行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首先,義工若為了計時數,取獎狀,這是一種功利的行動;第二種,義工若看見服務對象處於貧困痛苦中而去為他們做一些事,這算為憐憫人的服務,是出於人性的行動;第三種,義工若因感受到天主的愛,而希望把祂的愛帶給貧困弱小者,使他們也經驗到天主的愛,這是愛德服務。
其實,服務本身是一種恩賜,也是一種幸福。單看施予者有能力去服侍他人,為他人出一點力,已證明他們本身已擁有不少。聖經中,窮寡婦的捐獻並不是她剩餘的財物,而是她從不足中把所有的奉獻給天主(參閱谷十二41-44)。她意識到她雖然是物質貧窮,但卻充滿天主的愛。所以,她透過捐獻的行動表現出她確認自己是完全屬於天主的人。
耶穌說:「你們應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每個人都是天主所愛,義工若能在服務中體驗到自己是天主所愛,以及從服務對象中體認出天主的臨在,與他分享天主的愛,這才算是真正的服務,也就是「愛德服務」。不論家庭、學校及社會也應推行「愛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