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中成長】黃錦文神父專訪

期數
3551
刊登日期
2012.03.09
作者
鍾蘭英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3 月 11 日

今年是教友年,教區鼓勵各堂區建立信仰小團體,然而,在這些小團體陸續成立之後,如何讓它們的根基鞏固下來呢?為此我們訪問了黃錦文神父,聽一下他對信仰小團體的可持續發展的意見。

首先談到教區鼓勵各堂區成立信仰小團體,黃神父指出這是對小團體價值的肯定。小團體是由下而上的一個牧民運動。教會組織是骨架,小團體是細胞,健康的細胞會令教會更有活力,二者結合成基督?體。而且,藉著小團體,令堂區更有家的感覺,也令教友感到自己是教會的主人,同樣有擔當起部份牧職的責任。所以堂區建立信仰小團體後,它的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

目前,堂區建立信仰小團體的困難,在於領導人才不足,黃神父認為小團體若要持續發展,需要培訓一批又一批的領袖。譬如,軍隊要打勝仗,需要英明的軍官領導。軍官不單靠個人積累的實戰經驗便可領軍作戰,還需要在軍校接受嚴格的訓練,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勝任指揮重責。

然而,黃神父認為這些推動者不限於堂區的神父或修道人,因為他們日常的牧民工作已很繁重;而且人數有限,但小團體的數目眾多,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小團體的推動工作就需要由教友來分擔。神職人員的角色就是做支持者,在堂區支持信仰小團體的健康發展。他們或會在大方向予以指導或提點,鼓勵接受過培訓的教友去推動小團體的發展,即使在過程中遇到挫折,也是對他們的一種歷練,只要大方向正確,一些小缺失和挫折,教友們是可以慢慢克服過來的。就像父母教導子女一樣,要給予子女適當的自由,容許子女跌倒,在錯誤中學習,他們才會成長。

黃神父指出現時為教友舉辦的領袖訓練多屬單項式的培訓,為期一兩天的工作坊雖具培育價值,但通常只就某些專題展開討論,教友所得僅是一鱗半爪。如果能由教會官方機構或半官方機構提供一個有系統的基礎課程,為期半年或一年,約三十小時,讓教友接受全面培訓,那就很理想了。至於其他單項的專題培訓,例如聖言分享、靈修方法等,則是更深層次的培育。黃神父認為這樣更能培養出優良的領袖。

當問到領訓的重點時,黃神父指出第一是神學的反省。神學反省有助學員明白小團體的價值及意義,及在教會的應有位置等,這樣學員才有信心推動信仰小團體;第二是實踐層面的訓練,除理論外,有一半時間應是實務領團訓練,例如學員在導師的提點及其他學員的互動下,嘗試帶領小團體聚會,從經驗中學習,增進領團技巧。

在這次專訪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幾點就是:教友也是教會的主人,他們有分擔牧職的責任,推動及發展信仰小團體就是其中一項工作。還有,若要小團體運動的葡萄園收穫豐盛,不單是靠個人累積的經驗,還需要接受有系統的基礎培訓,及更深入的專門訓練。專訪令我們受益匪淺。

天主教基基團聯會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