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會推輔導服務計劃

期數
3551
刊登日期
2012.03.09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3 月 11 日

(本報訊)鮑思高慈幼會推出情緒輔導服務計劃,為有行為及情緒問題的青年提供專業輔導,提升他們的正面觀,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服務名為「厄瑪奴耳輔導服務計劃」,由去年九月開始,至本年六月結束,對象為十三至二十五歲的學生及在職青年,服務名額十八名。團隊輔導員均擁有輔導碩士學位,為服務使用者免費提供六次單對單面談輔導,以「認知治療」及「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教導青年學習控制情緒的方法。

計劃負責人何家輝神父一月四日稱,團隊共有四名輔導員,他們本身從事社工、心理治療師或專業輔導員,義務為持續出現抑鬱、焦慮等精神健康問題的青年進行輔導,服務使用者可透過轉介或自行參與。

他稱,雖然社區已有不同機構的輔導,但教會仍有責任出一分力,他指出,「神父或修女時有機會接觸青年,但少有專門處理青年情緒及行為的經驗,提供專業的輔導心理治療,能及早察覺青年的健康問題。」

何家輝神父於浸會大學修畢青年輔導碩士,他認為,及早發現問題,問題會較易解決,他說:「當發覺青年出現情緒問題時,應多留意他們的狀況,若需要進一步輔導,我可直接為他們提供協助。」



明愛服務思覺失調青年

另一方面,明愛九龍社區中心二OO七年起與九龍醫院精神科合作,為患有思覺失調的青年提供社區服務,中心社工鄭玉薇一月十三日稱,病者除接受藥物治療外,亦會透過社區治療去重投社會。

鄭玉薇說:「患有思覺失調的青年會出現幻覺、妄想等徵狀。藥物的副作用令他們常感疲倦而不欲外出,影響社交能力,社工亦難以接觸他們。」她稱,透過醫院+網絡與患者接觸,彼此須逐步建立互信,並令其接受相應的社區支援。另外,良好家庭關係及多陪伴康復者,也可改善病情。

鄭指出,思覺失調多出現在十五至二十五歲的青年身上,一旦確診,普遍也要跟進五年以上,家庭因而承受不少壓力,「社區教育讓更多人認識此病,減少歧視的情形發生,身邊親友若出現類似情緒病徵,也能及早識別。」(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