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掩鼻人間臭腐場

期數
3551
刊登日期
2012.03.09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3 月 11 日

人的氣質和心胸常寫在臉上,玉樹臨風者未必貌似潘安,腹有詩書氣自華,風采出自內涵,相由心生。而傳世文物即使只是斷簡殘篇,也無不不蘊藏著那個時代的風貌。商周青銅器的猙獰之美,是那個每事必卜,殺人如麻,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世代刻蝕下來的悲壯意象。歷代詩文鬱鬱乎文哉,是因為儘管世道那樣艱難,卻自有一股清流在底層湍動不息。器大者聲必宏,志高者意必遠,君子常坦坦,小人常戚戚,裝也裝不來。而當一個世道巧言令色成風,當時得令的盡是「世界仔」和「白相人」,劣幣驅良幣,浮在市塵上的角色也必千人一面,要找到有點看頭的,難矣。

讀新聞,常記起《稼軒長短句》裡那首「鷓鴣天(尋菊花無有,戲作)」:「掩鼻人間臭腐場,古來唯有酒偏香。自從來往雲煙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黃花何處避重陽?要知爛漫開時節,直待西風一夜霜。」作者當時隱居瓢泉,重陽節,一眾老友來訪,稼軒和老伴忙著招呼客人。菊花還未開,尋而未得,不免遺憾,便借題發揮。想到世間唯唯諾諾擾擾於名利場者比比皆是,少了清麗的黃花,多了令人掩鼻的腐惡,除了喝酒,還有甚麼樂趣?或問,為何歷史上有那麼多英雄老去,最後都甘心做酒徒?便想起他同時寫的另一首「鷓鴣天」:「翰墨諸君久擅場,胸中書傳許多香。苦無絲竹御杯樂,卻看龍蛇落筆忙。 閑意思,老風光。酒徒今有幾高陽?黃花不怯秋風冷,只怕詩人兩鬢霜。」「高陽酒徒」指漢酈食其。他自薦於劉邦論天下事,劉邦以為他乃儒生一名,不想理會。酈案劍怒叱:「吾高陽酒徒,非儒生也。」不是說當儒生有甚麼可恥,而當滿街高車駟馬者奢言仁義道德,「卻看龍蛇落筆忙」時,天下蛙鳴一片,百靈鳥為何閉口?羞與為伍是也。

走筆至此,想到陳獨秀在五四時既要打倒孔家店,亦提倡打倒山林文化。但到他晚年覺今是昨非,由是眾叛親離,窮愁潦倒時,能給他安身立命的,還不是山林文化?山林之人止於默觀,當然談不上對廟堂有甚麼貢獻,但這正如《聖經》裡的先知文化一樣,起碼本自良知和對人最基本的道德價值的堅持。中外歷史上的脊樑骨,不常是給這些「不識時務」的讀書人撐起來的嗎?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