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進入現代的曠野
四旬期開始了。四旬期為甚麼是四十天?不是三十天呢?這跟四旬期的起源有密切關係。
四旬期起源於耶穌受洗後,進入曠野的四十天禁食、祈禱、受魔鬼試探的典故。
馬爾谷福音中「天主子耶穌基督福音的開始」(谷一1),是由耶穌在約旦河接受若翰的洗禮開始的。而關於耶穌進入曠野,是在他洗禮之後,由一句「聖神立刻催他到曠野裡去」(谷一12)而開始的。
馬爾谷很清楚地用了「催」這個字。可見,聖神要耶穌所做的很重要。而這件事就是:「到曠野裡去。」
既然,四旬期源於此經驗。那麼,今日我們想要恰當地度四旬期,並在其中得到神益,就需要深入了解耶穌是如何度四十天曠野生活的。
如此,就讓我們在四旬期的開始,一起「進入曠野」。
馬爾谷對於耶穌的曠野生活,只用了三句簡短的話:「受撒殫的試探,與野獸在一起,並有天使服侍他。」(谷一13)
受撒殫的試探:耶穌受試探的原因既簡單又清楚。就是天父要耶穌在開始傳教使命之前先經歷多番磨練。好使耶穌有足夠的力量完成他的使命。就如孟子所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如此,我們在四旬期中,也應做到:不再逃避聖神的推動與挑戰,刻苦自己,好使自己在四旬期的鍛鍊中,逐漸堅強起來。如果要從我們自己的生活中去付諸行動,就會發現:我們現在的疾病不是因為不夠營養,而是營養過剩;我們的身體孱弱,不是因為過度操勞,而是因為缺少運動。所以,我們應以「適當的齋戒;能夠走的,不坐車;能夠站的,不坐著而主動地刻苦自己」為方法。
與野獸在一起:人怎能同野獸在一起呢?尤其是在原祖犯罪之後,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很多時候是吃與被吃;奴役與被奴役的關係。在這裡,耶穌與野獸在一起的描述,不由得使我想起聖詠中的描述:「豺狼與羔羊共處,虎豹與小山羊同宿。」
今日的人們,愈來愈尊重個人的私隱與權利;這本身是好的。但是,很多人又步入極端:生活方式完全憑個人喜好,忽略其他人的需要,甚至包括自己的家人。所以,我們應該「每日行一善事,多少都可以;順手幫助他人,一個微笑,一個招呼,一句對不起」都行。
並有天使服侍他:天使常常作為天主與人溝通的信差出現,或者作為天主派遣的使者,保護向天主求救的人。在這四十天裡,天使來服侍耶穌,表明耶穌在四十天中,時時同天父溝通;更為那些即將聽他宣講福音的人們祈禱。可以說,耶穌傳教使命的成功,這次的祈禱功不可沒。現代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以至於有的人開始叫囂起「上帝已經死了」;而後,更有些人在個人生活與信仰方面恣意妄為,恨不得將自己擺到天主的位置上去。想想,這種思想,同原祖父母所犯的原罪又差到了哪裡呢!所以,我們應該「每日虔敬的祈禱,謙遜地去感謝天主賜給我們種種的恩典;更應該為天主所賜給我們的父母、兒女、朋友祈禱」,因為他們在我們的生命中,為我們的得救而保駕護航。將來,他們更要同我們一起在天主的樂園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