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隙間的奇葩:聖佳蘭皈依八百周年

期數
3552
刊登日期
2012.03.16
作者
譚錦榮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3 月 18 日

本年三月十八日是聖佳蘭皈依八百周年,投入方濟靈修的譚錦榮神父撰文分享——編者

(一) 聖佳蘭的皈依

「主曾賜給我方濟兄弟,這樣開始做補贖:當我生活在罪惡中時,最厭惡見到痳瘋病人;但主親自將我領到他們中間,而我就慈愛地照顧了他們。在離開他們的時候,以前對我好像是可憎惡的,此刻對我的心身都成了甘美的。不久我便離開了世俗。」(方濟遺囑1—4)聖方濟在他的遺囑中所指他「離開了世俗」就是他的「皈依」,這成為了所有聖人成聖的「轉捩點」。多默薛拉諾在他所著的方濟傳記中,指出「上主的手加於其身上,至高者的右手變化了他,為給罪人以恢復聖寵的希望,並使他成為回頭向主者的模範。」(薛一2)雖然薛拉諾將聖方濟的皈依放在他患病中的經歷,但聖方濟自己則視他遇見痳瘋病人的經驗,為他「離開世俗」的啟動,正如他所說的:從前苦澀的,如今變成了甘甜。

「做補贖」通常是為一般基督徒,他們願意徹底地生活福音;「離開世俗」則是為那些隱修士,他們願意在生活方式上作出改變。但聖方濟將它們二合為一,為「皈依」指出一個新的角度:「我不求你將他們從世界上撤去,只求你保護他們脫免邪惡。他們不屬於世界,就如我不屬於世界一樣。」(若十七15—16)同時,聖方濟亦從來沒有視「皈依」已完成,他在臨終前囑咐他的弟兄們:「弟兄們,我們要開始事奉天主!因為到現在我們還少有所作為,並少有進展。」(薛一103)

聖佳蘭的皈依經歷與聖方濟的經驗截然不同,當學者未能完全確定聖方濟皈依的時刻,聖佳蘭的皈依卻完全聚焦於一個獨特的事件:她如何脫離父家,為跟隨聖方濟皈依主基督。雖然在列品行實中沒有任何描述,但在佳蘭傳記中,卻有很詳細的記載:「在那一夜晚,正準備遵照聖人的吩咐,要和一位有聖德的同伴開始著手逃亡。因為她不願意從例常出入的門離開;驚訝的是,她的力量竟然親手打開了另一扇通常是用木頭及石頭堵塞住的門。」(佳蘭傳記1:7)聖佳蘭能夠在這一刻作出如此的決定並非偶然,在此之前,她已多次與聖方濟接觸,並聆聽他的教誨,在列品行實的見證中如此記述:「在聖方濟聽到了有關聖女佳蘭在聖德上的稱譽之後,多次給她宣講;童貞佳蘭也極願意聆聽他棄絕世俗及世上的所有事物的講道,並且願意儘快地能事奉天主......聖方濟便在稱作寶尊堂的童貞聖母堂祭台前,給她實行了剪髮禮。」(列品行實12:2—4)這些細節在「聖佳蘭列品諭令」中亦有詳細的描述。(列品諭令8)「當她的親朋前來,試圖要將她帶出聖堂時,聖女佳蘭緊緊拉住祭台布,並顯示她的頭,向他們表示她已接受剪髮禮。他們沒法使她順服,也無法帶她離開那個地方,和他們一同回去。」(列品行實12:4)綜觀聖佳蘭皈依的歷程,包括了四個元素:(一)她與聖方濟的會面及傾訴;(二)她變賣了所有的遺產施捨給窮人;(三)聖方濟在寶尊堂為她行了「剪髮禮」;(四)她與家人的矛盾。

聖佳蘭的內心焚燒著主愛的熱火,因為她意識到天主的愛正在她的心中。「天主是愛」,我們需要全心全意全力地愛祂,不可有半點遲疑!正因為天主無條件地愛著人類,接納「真實的我」,因此在聖佳蘭與聖方濟的會面中,透過彼此的溝通,明白到互相均在不足中接受天主無條件的愛:在他們每日的生活中、在他們的成功與失敗中、在他們的夢想中、在他們的困難中。這同一的天主,正邀請我們在人生的旅程中,與祂的熾愛熱火接觸——天主透過生活中的人和事,將祂的祝福與愛傾注在我們心中。

待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