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勃拉姆斯的德語「安魂曲」(中)
第二樂章的開始是一悲愴的喪禮進行曲,以巴松管、低音提琴及大提琴作開路,管樂器及弦樂器隨著輕柔地奏出二十小節的序引,然後女低音、男高音及男低音以低沉的聲音接唱:「凡有血肉的都似草,人的俊美有如草上的花:草枯萎了,花也就凋謝了。」隨即管弦樂隊奏出十二小節序引的變奏,四聲合唱團提高八度重複上句的旋律,其間定音鼓有如喪鐘隆隆地不斷地敲著。當定音鼓停止後,合唱團以較輕快的節奏演唱雅各伯書(五7)的一句話:「弟兄們,應該忍耐等待主的來臨......」。其後又重新從序引開始重唱「凡有血肉的都似草......」,綜言之,這一主題句子一共唱了四次。正當人感到沉悶得透不過氣時,忽然一聲巨響,合唱團齊聲喊出Aber「但是,上主的話卻永遠存留」﹔調式轉了,節奏加速了,喪禮進行曲變成行軍進行曲﹔為了彰顯「永遠」,勃拉姆斯(或譯布拉姆斯)把Ewigkeit的E字拉得特別長(共十拍),配以小提琴十六分音符的和弦,再加上小號雄渾的響聲穿插其中,彷如一排噴泉強勁的水柱,此起彼落的跳躍飛騰。「上主所解救的人必要歸來......」的那一節是一氣勢磅礡的大合唱,其中「快樂」和「歡喜」兩詞多次被提及,最後以「永久的歡樂臨於他們頭上」作結束。 但在未結束前的卅四小節,樂章開始減速和變弱了,低音提琴一直留在根音上,定音鼓已沒有了先前那種催迫性,只呆板地在擂動著。這時的氣氛很易使人想起一個古代長跑賽的勝利者,他眼見已壓倒群英而終點在望,就放緩腳步,喘喘氣息,準備去迎接那不久安放在自己頭上的桂冠。
第三樂章的前半部可說是對人生最悲觀的哀嘆與寫照,由一男中音一句句的領唱,四聲部跟著答唱:「主啊!請教我認識,我的歲數有限期,我的生命有終結。......人生實如泡影,只是白白操勞,他們所有積蓄,不知誰來得到。」為了突顯 「主啊!如今我在哪裡可找到安慰﹖」這一問題,這句子一共唱了十多次,其中有九次四聲部輪流以模仿式進行,最後聲嘶力竭地一齊停止在懸而未決的七和弦上。接著是低音提琴、大提琴及大號輕聲從升G轉到D大調上﹔答案來了:「我把希望寄放在?身上」(Ich hoffe auf Dich),女高音從三度進至五度,然後逐音階拾級而上直到頂峰十二度,再迂迴繞道回到八度﹔女低音、男高音及男低音順序相隔一小節以卡農模仿進入,這好比迷茫的黑夜已盡,希望的曙光冉冉從地面上升起,普照塵寰。接著來的是聖經的另一啟示:「義人的靈魂在天主手裡,痛苦不能傷害他們。」這一句共有卅六小節,是一氣勢澎湃、壯闊無比的賦格,各聲部急速進行,此起彼落,前赴後繼,上下追逐,象徵著每個獲救的靈魂爭著訴說天主對他的恩德和拯救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