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的光明:聖佳蘭皈依八百周年

期數
3553
刊登日期
2012.03.23
作者
譚錦榮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3 月 25 日

作為一位補贖者

當聖佳蘭在寶尊堂接受了「剪髮禮」之後,聖方濟將她安置於「聖保祿堂」,一間本篤會修女的會院。聖方濟安置她在那裏的原因在列品文件或傳記中均沒有詳細記錄,但綜觀十三世紀的歐洲社會,一位未婚的少女如何能與眾多的男士生活在一起,而且聖方濟當時的團體也是只具雛型。在聖保祿堂,聖佳蘭的處境如何?她作為服務「詠唱修女」的補贖者。當時作為一位補贖者是確定地得到教會的保護,也因為這份保護使聖佳蘭的家人未能強行將她帶走:「當她的親戚們竭力要帶她回家,她立即抓緊祭台及祭台布,揭露她已剪過髮的頭,並且強烈堅決地,要以這種方式抵抗她的親戚。」(列品諭令8)

聖佳蘭在與她的家人發生衝突後的數天,她離開了聖保祿堂,到了「龐佐的聖安哲樂聖堂」棲身。聖佳蘭並不選擇到另一所修院,而選擇到一群居住在聖堂附近的女性團體。這些婦女一起生活卻沒有接受任何已批准的會規。她們在傳統隱修的渠道以外,願意一起度祈禱及補贖的團體生活。在這裏,聖佳蘭的妹妹聖依搦斯亦步她的後塵,跟隨聖方濟皈依主基督。當時,聖佳蘭是多麼渴望她的妹妹與她一起奉獻給天主:「佳蘭不斷地向仁慈的天父祈求,使她在家中的妹妹依搦斯對此世感到乏味,而能使天主喜悅,讓她的妹妹能離開血肉婚姻的思想而和祂結合。」(傳記24)在聖佳蘭悔改的第十六天之後,聖依搦斯向她傾訴心中的秘密意向:願意完全地服事天主。當時,聖佳蘭告訢聖依搦斯天主俯聽了她的禱聲。然而,聖佳蘭要面對兩個問題:(一)聖依搦斯只有十六歲;(二)她沒有接受「剪髮禮」,因此得不到教會的保護。正因如此,她的家人便可將以對待聖佳蘭的強暴,實施在聖依搦斯身上。若這是天主的意願,誰人能夠阻擾!聖依搦斯在面對家人的拳打腳踢後,在聖佳蘭的祈禱中,奇跡出現了:「依搦斯的身體固定在地上,似乎是如此地的難以移動,就是多少人使盡了他們的力氣,也是沒法將她移越過一小溪......」(傳記26)在這些事件後,聖方濟親身為她行了「剪髮禮」,並指導她和聖佳蘭一起,共同走在上主的道路上。

聖依搦斯的加入,直接影響了聖佳蘭的處境。她並非單獨一人,而她所需要的並非為自己找到一所合適地為她做補贖的地方,而是準備一個度福音生活的女性團體的誕生。最終,透過聖方濟及亞西西貴道主教的協助,她們選擇了聖達勉堂為度福音生活。這是聖佳蘭皈依所走過的歷程:從離開家庭走向寶尊堂;從寶尊堂走向本篤會隱修院;從隱修院走向龐佐的補贖團體;從補贖團體走向聖達勉堂。她深深體會到自己被召叫是為作一位補贖者,只是由於不少的婦女願意跟隨她,她才開始發展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聖佳蘭如此渴望成為一位補贖者,究竟「補贖」有甚麼意義?為聖方濟,作為人就是一位補贖者。因為作為人,就是與天主建立一份親密關係。面對天主,人體會到自己的「微末」、「卑微」,經驗到不足而認識到自己是「罪人」,從「補贖」而拉近與天主的距離,而成一位「補贖者」。因此,當我們愈認識天主,我們便愈渴望透過補贖而與祂合而為一,這便成為了整個生命的方向。

「補贖」並非消極的行為,為補償主耶穌所受的苦痛;「補贖」是積極的,是一份對天主渴求而衍生出來的生活態度,透過補贖我們能從人生的缺失中得到治療,從而轉向天主。慈愛的天主透過人生不同的經驗,向我們流露祂的愛,使我們能有成長的空間。如此,成為一位「補贖者」就是成為一位愛天主的人,願意在愛內與主結合,你是否也願意如同聖佳蘭一樣成為補贖者,成為「天主的光明」。

全文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