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蘇丹,別為我哭泣

期數
3553
刊登日期
2012.03.23
作者
曾穎嫺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3 月 25 日

※     本片適用於新高中通識教育科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四:全球化

如果你畢業於大學醫學院,你會選擇做醫生?或是去非洲做傳教士?韓國青年李泰錫選擇放棄高薪厚祿,毅然加入慈幼會,晉鐸後更要求到非洲服務。直到二OO九年,他因大腸癌晚期離開了這片他深愛的異國土地。在生前最後的一刻仍為當地的人民無私地付出,終年四十九歲。本片展示了這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不平凡的一生……



把愛送到非洲

李泰錫從小就有一個夢想,希望拯救世界上那些貧瘠土地上受苦受難的靈魂。為此,他毅然放棄了醫生夢,轉而加入慈幼會。晉鐸後,李神父終於踏上了位於非洲貧窮的南蘇丹,一處戰火不斷的土地。

除了為當地人帶來福音,李神父更身兼父親、教師、醫生、建築家和音樂家的職務。當地物資缺乏,令李神父的工作困難重重,於是他開始從韓國募集醫療物資到蘇丹。為更有效地照顧病患,尤其是備受歧視的痲瘋病人,他更著手興建了一間醫院,雖然只是以磚頭搭建的平房,但已是當地最先進的醫院!



勇於創新

李神父有感當地青少年因為長期處於戰亂,對人生沒有希望,又缺乏自信心,於是他想出一個創舉──組織銅管樂隊!李神父排除萬難,從韓國募集樂器、衣料和皮鞋等,當大家穿上嶄新齊整的制服時,孩子們的面上都展露如太陽般燦爛的笑容。音樂的確有治愈的能力,能陶冶性情,和修補孩子受傷的心靈。



信賴天父

全心信賴天父的李神父,當知道自己患上大腸癌,也沒有灰心氣餒,反而用餘下的生命,繼續愛護族人;並且往來南韓和蘇丹,為當地的人道工作籌募經費。即使後來需要回韓國養病,在病榻中也常開懷大笑。二OO九年,李神父安息主懷。



幕後故事

這個感人的真實故事被KBS電視台拍成紀錄片,播出後,深受觀眾喜愛。故事的主人翁李神父更被獲封為「感人大獎」的得主。此紀錄片稍後更在電影院放映,由於反映熱烈,連續上映了六個月。



慈父和導師

李泰錫神父用他的生命,在非洲貧瘠土地上,切切實實地履行了會祖聖鮑思高神父留下來的使命,成為蘇丹族人的慈父和導師。李神父雖死,但他的愛和精神卻永留人間。


教會指引

  • 和平《天主教教理》?2303─2317
  • 《和平通諭》教宗若望廿三世,1963
     

問題研習

  • 試做一個「關懷貧苦青少年」的計劃。
  • 試做一個有關鮑思高神父/達尼爾神父(或譯達彌爾)/李泰錫神父的研習報告。


延伸電影

  • 《鮑思高傳Mission to Love》(2006)
  • 《莫洛凱島:達彌爾神父的故事Molokai: The Story of Father Damien》(1999)


※ 香港韓國婦女會 暨 教區視聽中心聯合呈獻《蘇丹,別為我哭泣──慈善首映禮》,四月廿一日(星期六)下午三時至六時,假MCL JP銅鑼灣戲院舉行,由本片導演具秀煥和金東周神父導賞。詳情請留意海報及公教報廣告。查詢:2525 5588 Zita Tsan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