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聖經中的「四十」
期數
3553
刊登日期
2012.03.23
作者
鄒保祿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3 月 25 日
每年教會為慶祝耶穌的復活節,均有四十天的準備,此稱四旬期;為何不是五十天或三十天呢?因為它以聖經為基礎。聖經談到四十的事跡有十次,即:
- 洪水滅世。「大雨在地上下了四十天和四十夜」(創七12)。
- 洪水減退。「於是水逐漸由地上退去.....過了四十天,諾厄開了在方舟上做的窗戶」(創八3-6)。
- 梅瑟祈禱。「梅瑟進入雲彩中,上了山;梅瑟在山上停留了四十天和四十夜。」(出二十四18)。「梅瑟同上主在一起,停留了四十天和四十夜」(出三十四28)。
- 偵探的報告。「四十天後,他們由偵探的地方回來......給梅瑟和會眾們報告」(參閱戶十三25)。
- 曠野生活。「你們(以色列)的子女要在曠野漂流四十年,受你們背信之罰,直到你們的屍首在曠野中爛盡。」(戶十四33-34)
- 達味抗敵。「那培肋舍特人早晨和晚上常出來挑戰,一連四十天之久。」(撒上十七16)
- 厄利亞上山。「他就起來,吃了喝了,賴那食物的力量,走了四十天和四十夜,一直到天主的山曷勒布。」(列上十九8)
- 約納聽命。「尼尼微城在天主前是一個大城,需要走三天的行程。約納開始進城,走了一天的路程,宣布說:『還有四十天,尼尼微城就要毀滅了。』」(納三3-4)。
- 耶穌守齋。「那時,耶穌被聖神領往曠野??他四十天四十夜禁食,後來就餓了。」(瑪四2;谷一13;路四1-2)
- 復活後與門徒們在一起。「他受難後,用了許多憑據向他們證明自已還活着,四十天之久顯現給他們,講論天主國的事。」(宗一3)
除了以上所說的「聖經事跡」,在教會內,有一個美好的四十小時朝拜耶穌聖體的習慣。它始於公元一五二七年意大利的米蘭城,由聖安多尼匝加利亞(1502-39)開始;一七三一年重新修改此項敬禮的方式。此敬禮現已傳遍全世界矣。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