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藝術的時光】水泥男女

期數
3554
刊登日期
2012.03.30
作者
劉婉婷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4 月 01 日

水彩畫一向不是我杯茶,嫌它濕漉漉。最近為協助修女而重拾畫水彩畫,要掌握水分跟色彩來表現質感,難乎其難,尤其濕畫法渲染,時間要控制得當,才能把水分與色料相互滲透。有人問:為甚麼英國的水彩畫聞名於世?因為英國天氣陰雲密布,在霧鎖大街的這種灰濛濛大氣氛圍中,彷彿適宜畫水彩畫,特別風景畫。

柔情似水不再是女人的專利,有一位男人能夠把「水」善用在吸水力強的畫紙上,以畫筆把「柔情」輕訴出來,他是英國繪畫史上,第一個用水彩作畫的桑德比(Paul Sandby 1725-1809),(見圖一)在水彩表現技法下了不少工夫,改良了過去水彩畫的傳統局限。對大自然觀察入微,擔任美術教師三十年,並且榮獲「水彩畫之父」的稱譽。

一對手與陶泥「溝通」,免不了捏塑、揉搓等動作。很久以前便有玩泥這種玩意,看看天主吧!祂就是世上首位「玩泥者」,用泥造了亞當。兒時常常玩泥膠,有助手部運動神經的發展;讀小學時玩黏土,要學習事後清潔是一件不易的事。到了中學有機會玩陶泥,髒髒黏黏,有水有土,啟發了用餐前飲水思源,惜福感恩。一隻瓷碗的誕生就像妊娠期,經過很多工序的孕育,才能面世造福人群。

古時,多數由男人與泥「接觸」,罕有地透過女人的手製造陶器。今天可不同,一位日本婆婆「孕育」了無數的陶瓷藝術品,件件都是耳目一新的精心傑作,誰會想過用雜誌和報紙作陶藝?日本第一代女陶藝家三島喜美代(Kimiyo Mishima 1932—)受抽象藝術影響,年屆八十,仍孜孜不息地創作,被譽為「永恆藝術家」。早在七十年代用新穎獨有的方法,把報紙雜誌移印在陶泥上,(見圖二)將之捏塑定型,最後經高溫攝氏千多度燒製。

在曹雪芹的名著《紅樓夢》中說:「男人是泥造的,女人是水造的。」泥水混合,男人沒有因水的純淨變得潔淨,女人卻因泥的污濁而受到污染。泥是剛,水是柔,因此男女互補不足,應該是:女人使男人更像男人,男人使女人更像女人。耶穌曾用唾沫(水)及泥,給瞎子治眼,「用泥抹淨,然後去洗」象徵洗禮。雖然創世紀沒有記載天主有否加水混合泥中造人,但透過造物主創造給我們重生的希望。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