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賽馬會樂仁學校服務三十年

刊登日期
2012.04.06

(本報訊)位於明愛醫院內的明愛賽馬會樂仁學校建校三十年,致力照顧患有嚴重智障的學生,履行明愛關懷最弱小者的使命。

該校專為六至十八歲嚴重智障及多重弱能的學生,提供全面的特殊教育,一九八二年開校時借用明愛醫院的懷仁樓病房上課,命名為「明愛樂仁學校」,至九五年新校落成,易名為「明愛賽馬會樂仁學校」。

校長鍾淑嫻早前表示,建校初期只有兩班,搬入新校舍後,高峰期曾設二十二班。現時學生共八十六人,三十三位老師,其他職員包括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言語治療師、駐校護士及社工等。

鍾解釋:「學生需要長期接受照顧,對家長形成很大壓力,我們擔當陪同角色,定時了解他們的情況和需要,並製造不同機會讓家長與子女相處。」

她指出,普遍學生成年後會轉往社會福利署轄下的護理院舍,或者轉往療養院,「由於他們需要很多儀器及人力支援,長大後也只能轉到另一地方接受護理。」

為此學校鼓勵家長多與子女相處,若家居環境及學生的身體情況許可,學生可間中回家與家人相聚,校方會安排職業治療師或社工預先到其居所視察及了解。


教育學生  紓緩家長壓力

此外,學校每年均舉行校外旅行,由於大部份學生需要坐輪倚,故此一次戶外活動便要分三日進行,鍾淑嫻說:「校巴只有五個輪椅坐位,每次旅行都要動員不少人力。」不過,她表示看到學生對周遭事物感到好奇,並且漸漸得到社區接納,辛苦也是值得的。

鍾淑嫻從事特殊教育二十年,觀察到特殊教育已穩步發展;她指出,二OO九年起,學校為配合新高中政策(特殊教育),學生可以完成新高中後才轉往其他院舍;現時教育局正試驗進行「學習進程架構」,希望能有系統地評估這些學生的學習程度及能力。


早年借用手術室上課

在該校任教三十年的高級主任許健文稱,八十年代期間,院內有近二百名適齡學童得不到就學機會,故當年雖然沒有正式校舍,仍堅持辦學。

回憶在病房及手術室授課的日子,許健文稱:「那時我們借用懷仁樓部分病房及手術室,把手術大燈拆掉,間格成兩個課室,連手術室外醫生清潔的地方,也用作上課之用。」

許健文稱,當時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十分密切,「由於地方狹窄,老師須要以忍耐和愛心去照顧學生。」

本身是天主教徒的許健文在這裡任教前,曾在一所普通小學任教中文及數學,轉往樂仁後,他自言時刻看到天主的臨在,「聖經說,『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廿五40)學校過去三十年一直服務最弱小的學生,令我深刻體會到這就是侍候天主。」他續說:「我們不介意學生有何不足,只根據他們的能力和潛質,找出切合的方法培育其成長。」

談及健全及智障學生的分別,許健文說:「好些小學畢業生至今仍記得我,大家保持聯絡;對智障學生則不能有此期望,只要他們能力有進步便會感到滿足。」

鍾淑嫻與許健文均期望,透過教育智障人士,幫助他們融入社區,同時讓更多人了解和接納智障及殘障人士,達致社會共融。(高)

 



樂仁學校教育目標

  • 為嚴重智障及多重弱能學童提供優質教育及訓練,減少學童對他人的依賴,使他們能融入社會生活。
     
  •  強化家長對嚴重智障及多重弱能學童的了解與接納,進一步發展家庭內外資源以培育其子女。
     
  • 提高社會人士對弱能人士之了解及幫助,推廣傷健共融精神。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