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春風吹又生

期數
3555
刊登日期
2012.04.06
作者
王慧慈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4 月 08 日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四:全球化

一九九O年六月,伊朗西北部吉蘭省發生大地震,死傷無數。一對導演父子得悉天災發生,憂慮一對曾經參與電影演出的小演員安危,決定從德黑蘭駕車前往災區,尋找他們的下落。

這段尋人的旅程以半紀錄片形式拍攝,手法非常原始,沒有花巧的剪接或攝影,攝影機的鏡頭正好是主角們的眼睛,將人物景貌原原本本呈現在觀眾眼前:地震區的大部份樓房民居經已塌下,只剩下一堆瓦礫,唯獨外資的廠房則屹立不倒,因為那些廠房是以英泥建成,但當地人民生活窮困,平民居所僅以曬乾的泥土搭成,可以看見貧富懸殊非常嚴重,窮人在客觀的生存條件上,根本是處於劣勢,天災發生當然死傷枕藉。

影片沒有展示屍橫遍野或頭破血流的場面,只偶爾傳來消防車的警笛聲,人民早已從悲傷中振作起來,四出走到瓦礫中執拾有用的家具,重建家園。一路上導演父子倆不斷跟當地災民攀談:他們沒有怨天尤人,相反,左鄰右里彼此慰問,互相幫忙,體現生命的可貴。有婦人認為,天災降臨必定是上主的旨意,小孩並不認同,舉出亞巴郎獻子及耶穌死而復活的事跡作為例證反駁,小孩子談大道理,認為失去生命讓人更能學懂珍惜生命,婦人默然,似是有所頓悟。

導演父親遇上一對在地震翌日結婚的夫婦,兩口子瞬間失去了數十名親友;夫婦的新房,只有一塊膠板以四根竹枝撐著。儘管一切來得簡陋,婚宴上只得烤蕃茄作主菜,兩口子仍樂也融融,妻子憐惜地替那些劫後餘生的小盆栽澆水。小植物長出許多嫩葉,正好象徵生命循環不息,在絕境中找到生機。不久,一眾居民大呼小叫:原來眾人正在搭建天線收看世界盃。哀悼亡者跟興高采烈看電視,兩者並存似乎充滿矛盾,災民卻謂:「世界盃四年才舉行一次,地震既然已經發生了,生者還得生活下去??」當地人民的生命觀的確豁達!



討論問題:

  1. 你自己、身邊的親人或朋友曾否經歷過天災(例如雨災、山泥傾瀉、地震)?請與同學分享感受。
     
  2. 你曾否參與任何賑災的行動?(例如捐贈金錢或賑災物品),請分享感受。
     
  3. 每當你接觸到有關天災的新聞報導時,即時有甚麼感覺?為甚麼?
     
  4. 你認為香港的天災意外是否嚴重?香港是一處安全的居所嗎?試從客觀地理位置及政府的應變機制分析。
     
  5. 全球有不少國家曾發生天災,試選取其中一個國家或地區,作專題式探討。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