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彼此洗腳
很多堂區在每年聖週四的禮儀中均會舉行濯足禮,為表達承傳主耶穌彼此相愛的命令。二十多年前,當我在某堂區實習時,濯足禮是如此舉行的:主祭走到教友中間,為一位教友洗腳;及後這位被洗腳的教友,又走到另一位教友前為他洗腳,如此類推,直至第十二位,第十二位被洗腳後,走到主祭前為他洗腳。這份經驗很有意思,真的「彼此洗腳」。近年,當我主持濯足禮時,多是讓洗腳的兄弟姊妹,坐在祭台前的台階前,我則跪下一位一位的為他們洗腳。當我反省時,我覺得禮節是完成了,但那份為別人洗腳的謙遜精神卻不太實在。因為水是倒了,腳是抹了,但我有沒有為這位被洗腳的兄弟或姊妹,帶來謙遜服務的體會呢?
因此,我想起了聖佳蘭為眾姊妹洗腳的經驗:「聖佳蘭時常恭敬地,清洗那些自外頭回來的服務姊妹們的腳,在洗滌她們的腳之後,便會親吻它們。有一次,當她洗滌那些姊妹中的一位時,正要彎腰親腳時,那位不忍佳蘭如此的謙遜的姊妹縮回了她的腳,打到了佳蘭的口。但她仍平靜地,再次提起這位姊妹的腳,在她的腳底給了一個堅定的吻。」(佳蘭傳記12)從聖佳蘭這份經驗中,使我體會到當實踐愛德時,亦會遇到困難,但不要畏縮而應堅定地繼續去愛。
兩年前,我帶了堂區的輔祭到台北朝聖及遊覽,但卻因種種誤會,令每一位參加者均不歡而回。反省箇中原因,實在是不同人有不同的觀點,但沒有完全了解及彼此溝通,從而形成了很多不快及失望。旅程完結後,我親筆給每人寫了一封道歉信,指出尊重他們的感受,希望他們接受我的道歉。我原想他們接到信後,大家便可修好。但事實並非如此,只有一位輔祭對我的道歉作出回應。當時,我的心裏實在難受,心想如何解決呢?最後,經過祈禱後決定沉默忍耐。我願意為我所關懷及愛護的年青人接受內心的痛苦!
事件從暑假一直維持到聖週,我想應為他們做些事,以表示關懷。聖週四的晚上,我邀請了十二位輔祭,坐在我安排了的椅子上,為他們洗腳。他們一位一位的走到祭台前,坐在舒適的椅上,而我則跪在他們面前為他們洗腳。禮畢,我親吻了他們的腳。那一刻,我深深體會到主耶穌為門徒洗腳時,內心所懷有的愛德。祂是多麼的渴望!我也深深的渴望能為教友們表達這份愛德:縱使艱難,也要愛到底!
最後,事件平息了,彼此也了解多了!他們也明白我是多麼的關心他們。當我離開堂區時,他們寫了一本紀念冊,並為我唱了一首「足印」,我們都哭了!這份感動是因為我們都愛過,而且願意繼續「彼此相愛」。當人願意放下自己的成見,而聆聽他人時,生命便多了空間,視野也擴闊了!今年,我仍願意繼續為教友們「洗腳」,謙遜地為他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