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與甘蜜】資訊與數據

期數
3557
刊登日期
2012.04.20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4 月 22 日

我對資訊科技的急速進展是福是禍總有點疑慮、不能盡情投入。職是之故,與年青一代的溝通,尤其網上遊戲,我準不能領先。幸而我也有可教導他們的:資訊絕非學識,學識亦不一定是學問,學問與學養更可以是風、馬、牛各不相關的事。多少人有豐富的學識,卻不能與人善,甚至傷天害理,豈不令親痛仇快?從資訊到學養,中間必須有內化的過程,不只是思想、認知方面,量的加增,更應該是行為、心態上,質的進展。

今天第一篇讀經是伯多祿在聖殿的麗門前,治好了胎生瘸子後的宣道,也可以說是初期教會傳揚福音的綱要和典範,大概是先向群眾致意,然後引述舊約的典故,指點出對基督耶穌的信仰,如何一一獲得了實證,最後呼籲群眾悔改,接受救恩。「我知道你們所行的,是出於無知;你們的首領也是如此。但天主藉著眾先知的口,預言他的默西亞當受難的事,也就這樣應驗了。你們悔改,並回心轉意罷!好消除你們的罪過。」(宗三17—19)不只是資訊的傳播,更重要的是悔改的呼籲。對真理、道德的無知,我們需要打開心扉,聆聽、學習,但學習並不止於知識的理解和積聚,最終必須導致皈依和身心的改造,這樣我們才能進入天主救贖的氛圍中。

我?頭的無線電收音機鬧鐘,某天清晨響鬧時,忽然變得沙啞,不知在咕噥著些甚麼。左看右看都沒見問題,反轉來,原來是把轉換波長的樞紐撥歪了,超短波撥到了中波,大概是打掃時的失誤。《若望一書》告訴我們,必須把我們的生命行為的接收器,調校至合符主的「頻率」,我們才能聽到音響、看到畫像、體驗到奇跡:「如果我們遵守他的命令,由此便知道我們認識他。那說『我認識他。』而不遵守他命令的,是撒謊的人,在他內沒有真理。但是,誰若遵守他的話,天主的愛在他內纔得以圓滿;由此我們也知道,我們是在他內。」(若一,二3—5)這不正是指出信仰必須有相稱的行為配合的嗎?正義和仁愛不是空喊口號可以達致的。

復活期第三主日的福音,丙年記述復活的主在提庇黎雅的海邊,顯現給一群失去方向感的門徒;甲年和乙年都是記載在厄瑪烏路上,兩位意圖離開團體的門徒,如何遇上了復活的耶穌。主怎樣開導他們,調整他們對復活的理解,繼而激勵他們以相稱的行動,實證主的教導,當中還有一個容易為人所忽略的重點,就是主與門徒的同餐共食。

今天的福音,《路加》述說厄瑪烏兩位門徒,從決意離棄信仰團體(耶路撒冷),因遇見了主而立刻起程,不計較黑夜已臨近,返回與其他的門徒相聚。他們從無知、遲鈍、不信的人,轉變成宣揚福音至天下萬國,且不惜犧牲生命,以死作證,可見信仰並非資訊和數據、法律與禮規那末簡單。在復活之夜經過了洗禮而接受基督耶穌的我們,信仰生活才只是開始。

復活的耶穌不是雅依洛的女兒、納因城寡婦的兒子、伯達尼的拉匝祿。祂是神,卻有骨、有肉、且能被觸摸。祂已進入了光輝滿全、創造的終極,卻仍帶著為人犧牲的傷痕。祂能擘餅、能與門徒共吃烤魚,足以證明同餐共食,是祂願意我們在祂內融合成長的期盼。再一次,這位復活的主進入了人的生活經驗中。我們很難明白一個人的真面貌,除非我們與他緊密地共同生活過。別人看我們也是如此。誰是真的愛我們的人?一定是那些看到我們醜陋的真面目之後,仍願意接受我們的人。主接受我們,不是因為祂積聚了足夠有關我們的正面證據才愛、才信,我們信主、愛主,是否只靠資訊和數據?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