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與甘蜜】與主與人的關係

期數
3558
刊登日期
2012.04.27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4 月 29 日

家裡添了一個新生命,眾人都圍著他團團轉,說他的眼睛像這個,說他的嘴巴像那個,讚賞喜悅之情不言而喻,其實一切還未顯明,大家都只憑想像和信念。這小東西真有這麼大的能量、竟能聚合眾人、擺平其間的許多誤會和分歧?我想不只是那嬰孩,而是深藏在彼此之間與那嬰孩的關係。若望一書這樣點出我們的身份:「我們是天主的子女,但我們將來如何,還沒有顯明;可是我們知道:一顯明了,我們必要相似他,因為我們要看見他實在怎樣。」(若一,三2)因此,我們受洗加入了教會團體,決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件個別的私人事,而是信眾之間在主內的關係、我們與主的愛的關係。我們怎樣活出這關係,決定了我們將來會顯明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

第一篇讀經記載了伯多祿與若望受到逼迫和審訊,不只是因為他們治好了一個胎生的瘸子,而是因為他們用了耶穌基督的名號,這耶穌是被議會和長老們所棄絕的,「匠人所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詠一一八22/宗四11)最刺痛他們的,是伯多祿的話:「除他以外,無論憑誰,決無救援,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字,使我們賴以得救的。」(宗四12)這促使耶路撒冷的權力階層感到不安,因為是他們把自己自絕於得救之外,除非現在就選擇悔改,否則怎樣能再度進入與主的關係中?

今日世代的最大悲哀,是缺乏憧憬和使命感,苟安於自我的安逸生活而不願實質地去關顧別人。太多人只懂得空口說核心價值,指點江山,早一陣子的選舉,讓我們體會良深。我們能從哪裡獲得正能量?除在主的愛內,身體力行之外,決無善可言。《教會社會訓導彙編》裡提到:「人不能在自身內找到圖滿,必須與他人和為他人而存在,不斷尋求善;世間一切美善皆源於天主的大能,我們要關注貧窮人;我們要共同努力,取得為每個人和整個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參與建設進步和更人道的世界。」(參閱163段)不是說了就當做了,人們的眼睛才是真鏡子。

復活期第四主日常被稱為「善牧主日」,因為福音中提到了耶穌是善牧,因此教會也特別為聖召祈禱。我們當然要為聖職人員熱切祈禱,求主助祐他們,使每一位都能步武耶穌善牧;但我們也同樣須為青年們願意接受主的召喚而急切祈求。為甚麼今日世界聖召這般缺乏?是否因為太多人缺乏了感恩、讚歎、服膺使命的能力?致使許多年青人迷失於感官、物質的滿足,連英雄氣概也沒有,撿個現成便宜而不願接受挑戰。每當有甚麼難題出現,總問:「為甚麼是我?」「這怎麼可能?」為甚麼不問問自己:「為甚麼不是我?」「怎麼不可能?」

月前湯漢主教在他被擢陞為樞機的祈福彌撒中,曾對我們提及他牧民的四項重點:福傳是教區的優先任務;司鐸和修道聖召是他極關注的事項;教會內沒有異鄉人,外籍弟兄姊妹的臨在,正好挑戰教友個人及團體的責任;教區要擔負起橋樑角色,協助內地教會的信仰培育,促進修好,達致圓滿共融。我們若細讀樞機的講道辭,一定能感受到他所強調的,其實有著普遍共同的基礎,這正好是今日讀經的主題:在主的愛內彼此間的關係,和共同承擔的責任。我們不管是教會新生的子女,或已受洗多年,都要反覆思量,認識我們與主和彼此的關係,在信仰生活和行為中對福傳責任的承擔。耶穌是善牧,祂與羊之間不是傭工的關係。祂認識祂的羊,甚至願意為羊捨命。我們認識主嗎?我們認識我們的弟兄姊妹嗎?
 

廣告